第一千章 崇平帝:此为平虏策所言,朕如何不知?(1 / 5)

大明宫,内书房

崇平帝看向对面的少年,目光温煦中带着亲近,说道:“听戴权说,你去了都察院?”

贾珩道:“昨个儿圣上吩咐臣去都察院辅佐查案,臣就过去看看,但不想许大人告了病。”

崇平帝笑了笑,说道:“朕昨晚派人给他递话,让放了于德之子于缜,今早儿他告病的奏疏就递到了朕案头。”

贾珩闻言,心头微动,面色沉静看向那中年皇者,道:“圣上,昨夜之举定有深意。”

崇平帝看了一眼贾珩,并未继续提及此事,而是说道:“你看看这个。”

说着,从书案之上取过一封奏疏递将过去。

倒不是韩癀递上的请罪奏疏,而是两江总督高仲平递交的奏疏,要在两江之地试行一条鞭法,清丈田亩,严查托献的土地,要求地方官绅补齐欠缴赋税。

这个时候的官绅,也就是举人阶层以上有着免税赋差役特权,很多普通百姓多是投献至麾下。

贾珩阅览完奏疏,目光闪过一抹思索。

不得不说,这位高仲平的确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一条鞭法,考成法尽数安排上,先试行两江,那么两江功成,也就是推广全国。

显然给他一个两江总督是不够的,那时候就是载誉归京,成为内阁首辅。

贾珩整容敛色,提醒说道:“圣上,变法革新一事,不可操之过急。”

“朕知道不可操之过急,但这一次机会殊为难得,正值北方大胜,朝中政局平稳,可以试行革新之策,当然,朕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崇平帝目光灼灼地看向那少年,清声说道。

眼前少年在抚治河南时,就曾以雷霆手段平抑中原豪强,剪灭横行不法的士绅大族,在中原之地至今仍有酷吏之名。

贾珩闻言,情知崇平帝已经对变法革新动了心思。

这就是一连串的对虏大胜给予了崇平帝道路自信,而且高仲平虽然离中枢多年,但也在影响着天子的治政之道。

事实上,哪怕是他在刚刚君臣际会之时,也曾提到挟军事大胜之威行革新之策,现在倒不是他改弦更张,而是从他的节奏而言,不想这么早与文臣官僚集团碰上。

因为他还没有茁壮成长到那一步。

当然如果他站在天子的视角上,或者他拿的是天子的剧本,刚刚执虏酋大胜一场,不趁机变法图强还趁着什么时候?

如此一说,现在动江南一地倒也没有什么不妥,让高仲平在前面冲锋陷阵就是。

贾珩道:“微臣以为,如实是可行,可将试行新政的地域暂限定于江苏一省,而且微臣还有一些可完善一条鞭法的建议,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废两改元。”

一条鞭法如果不配合火耗归公,最终征收折色银的成本还是会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条鞭法是将田赋、徭役两项总括为一条征收,不包括丁税(人头税)。

封建时代,朝廷的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但官府不论是迎来送往,还是修桥铺路乃至河工水利,这些都需要百姓服着徭役。

此外还有其他杂税厘金,现在一条鞭法就是赋役合并,而此外的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后世唤作社会抚养费。

有趣的是,明代的丁税也多为官员侵吞,同样没有入缴国库。

不管怎么说就一句话,按着田亩征收就是财产税意味浓郁,田亩多的地主就要多交税,然后由官府雇差役去做一些修桥铺路的工作,某种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缩小着贫富差距。

税收本身就是国家机器调解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不能总是劫贫济富。

但征税的难点在于让官绅子弟,自己去征自己的税。

“哦?”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