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章卫国公率军回汉(4 / 5)

与魏王陈然并辔而行,道:“今年麦田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

前几年,大汉真是诸事不顺,从今年开始,似乎有些风调雨顺的架势。

重回故国,魏王语气之中同样不乏轻快之意,轻笑说道:“该征收夏粮了,也不知山东今年能多上几成?”

“夏粮只是小头儿,大头还是秋粮,两厢叠加,怎么也能比新政之前多出一倍吧。”贾珩笑了笑说道。

就在两人谈笑之时,行不多远就见远处烟尘滚滚,一面面仪仗旗帜随风飘扬,一队队骑士簇拥着一顶官轿,一路而行,打着铜锣。

正是山东巡抚赵启一行。

去年在山东出得白莲教大乱,让这位巡抚受了不小斥责,崇平帝原本是要革职的,但赵启上了一封言辞诚恳和祈求的请罪奏疏,让崇平帝打消了主意。

所谓,使功不如使过。

斥责几句,着其戴罪立功,全力帮助推行新政。

而后,刚刚在叛军围城之后,险死还生,又面临官帽随时可掉的情况下,赵启也发了狠。

在山东可谓大刀阔斧,积极推行新政,原本过往还有些阻碍的乡绅,不管再有背景,再有后台,被这位赵中丞用不少威逼利诱的手段,彻底清查隐匿粮田,人丁数目。

而后,奏报的清查田亩之数,堪为北方诸省之最。

当然,为此遭了不少骂。

而崇平帝龙颜大悦,派圣旨对其官复原职,同时上谕嘉勉。

随着轿子落下,赵启随行的扈从在一旁伸手掀开垂挂的车帘,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脸上挂着讨好的笑意,快行几步,说道:“下官见过卫国公。”

贾珩虽是国家武勋,但身上其实还兼领着太师头衔,算是文官品阶的天花板。

“赵中丞。”贾珩翻身下马,将手中的缰绳随手丢给了一个锦衣百户,轻声说道:“劳烦赵大人远道相迎了。”

而魏王陈然也行至近前,年轻俊朗的面容上同样有着欣然之色,抬眸看向赵启,道:“赵中丞。”

“魏王殿下。”

贾珩面上笑意温煦,说道:“赵中丞,一年未见,当真是风采依旧。”

山东白莲教乱子,这样大的事,还能继续在巡抚任上纹丝不动,这也是个有能耐的官僚。

“惭愧惭愧。”赵启脸上似有些不好意思,赞扬说道:“卫国公威震倭夷,当真是英雄不改齐鲁平叛之时。”

贾珩道:“赵中丞客气了。”

众人寒暄而毕。

贾珩道:“赵大人,咱们一同进莱州府吧。”

难为这位赵启,如此远道而迎。

众人寒暄着,就大步进入了远处巍峨高立的莱州城,此刻莱州知府孙凤友和同知钱胜隆,将一众军政要员迎入城内。

而后,马车以及军卒浩浩荡荡地进入登莱府城的府治——掖县。

说话间,众人进入府衙之中,就分宾主落座。

贾珩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问道:“赵中丞,这一年来,新政在山东推行的如何?”

因为贾珩身上还挂着督问新政的头衔,或者说,新政原本就是贾珩倡言倡建,故而对地方上的新政事宜也有全权责问之权。

赵启笑了笑,恭维道:“如今山东境内府县州域,已经全面铺开,卫国公当初所提新政真是治国良策,仅仅一年,就见了真章。”

贾珩点了点头,道:“先前废两改元,户部方面和内务府可派人铸就官银?”

新政有一条“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弊病,那就是火耗问题,而火耗归公以及废两改元,就是为了应对此事。

赵启道:“户部的人倒是来了,内务府的人还没有来,说是再过一段时间,在济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