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朱慈烺得知陈文来了。当今在乾清宫宣召,他要看看,这个为大明做出蒸汽机的读书人,是何等的模样。
到了乾清宫内,陈文显然也是无比的紧张。这可是面圣,即将见到的,将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陈文的腿有些发抖,旺财高声唱喏:“宣,书生陈文觐见!”
到了乾清宫,陈文只隐隐约约看到御案上坐着一个身着龙袍的人。他不敢抬头,只能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头垂低:“草民陈文,叩见圣上,圣上万岁!”
朱慈烺也没想到,这个陈文竟然是如此的年轻:“抬起头来,赐座。”
皇帝一开口,陈文有些吃惊。怎么,这个皇帝的声音,如此的年轻?
按理,皇帝不应该都是一个白胡子老头么。好在皇帝让自己抬头,陈文这才大着胆子起身抬头。
四目相对,陈文着实吓了一跳。眼前这个年纪比自己还要很多的年轻人,竟然是,当今皇帝么?
这个时候,早有宫人搬来椅子,朱慈烺难得的摆摆手:“坐罢。”
这是无上的恩宠,在古代,大臣跟皇帝汇报工作时都是站着的,只有在满清奴性之下才是跪着的。
在汉唐时,因为当时没有出现配套的桌椅,所以大臣向皇帝汇报工作基本都是跪坐着的。这里的跪坐不是下跪的意思,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坐姿。
当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时,也把这种跪坐的姿势带回了日本,至到今天,也有很多日本人依然在采用这种坐姿。
因为那时候的大唐,是无上荣耀的存在。宋朝之前,很多朝代上朝都是皇帝跟大臣们都是坐着上朝,即使群臣不是全部坐着,像资历比较老的老臣或者当朝宰相等高官,都会是坐着上朝的,甚至还有皇帝站着丞相坐着的情况出现。
古时候君臣之间礼仪,相对于还算平等一些。除了重大节日,一般臣子是无需行跪拜礼的。
那个时候上朝,臣子都是面对面与皇帝坐着。互相谈论政务,早朝也有凳子。
宋朝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王朝,可是在宋太祖赵匡胤身上,有件事却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虽然大宋有不杀文臣的先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皇帝毕竟要维护皇权,当时宋朝重文轻武,就是怕武将有异心。毕竟,赵匡胤的天下,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自从赵匡胤坐上皇位之后就一直多疑,非常担心黄袍加身这一事重演,害怕别人来将他手中的权利分割。
乾德二年,当朝宰相范质日常坐在朝堂上议事,而且还有奏疏上呈。
宋太祖:“我看不清你把奏本拿过来让我看看”。
范质便起身将奏本呈上。完事后他回到自己的位置时,却突然发现凳子已经被人撤走了。
能做到当朝宰相这样位高权重的位置,范质也是个老狐狸,他也立马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便只好站着议事。其余坐着的众位大臣看到了当朝宰相都站着了,便也起身站着议政,从此以后朝堂之上只有皇帝坐着,群臣只能站着。
到了元朝,大臣汇报工作基本就是跪着了。据史料记载,文天祥被抓到北京后,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礼,文天祥拒不跪拜。理由很简单,即:南揖北跪!意思是汉人作揖,胡人下跪!朱元璋也曾过:元,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相当于皇帝同时拥有了皇权加上相权。大权独揽的同时,也相当于皇帝有了两份工作,原本由宰相负责的工作落到了皇帝手里。
这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皇帝忙不过来,明太祖朱元璋为此发明了内制度,让一些官阶很低的官员来组成内,负责原本应该由丞相处理的事务,而内官员又没有实权。
这样既削弱了相权,同时内又不会对皇权形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