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名利双收(2 / 2)

把这些药粉大概分成了一千五百份,其中一小半交给安格尔嬷嬷去救人,而大部分则卖给了四家华商,一份卖八两白银。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哥仨这边每个月都有五、六千两银子的入账,刨去大约百分之十的物料人工和设备折旧等财务成本,每个月能获得五千两白银的净收入。

从财务核算上,夏小鸥还会从中抽取百分之二十左右进入共同基金的公共基金池,另外,送给教会的青霉素将也会折算成银子,算作对五洲药业的“税收”,尽管穿越者们到现在也没有建立一个国家,这个税收的主体有些模糊,但这样算账大家是没有意见的。

去掉这些成本后,剩下的收入则属于五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了。

哥仨预计,到了年底,估计能获得三万两白银的纯利润。由此,九十三个股东大约可以获得三百两白银的年终分红。

显然到了明年,哪怕产量没有提高,大家获得的分红也会翻番,而且这仅仅是澳门这个青霉素小作坊的业绩!

在这哥仨眼里,青霉素的买卖已经属于暴利了,然而,那些卖给四家华商的青霉素,在人家的手里才是真正的暴利,哥仨后来才知道,这四家把青霉素卖到内地的达官贵人家里时,价格不会低于三十两白银一份!

而且有钱也买不到!

因为这些药粉对各种瘟疫传染病确实有不错的疗效,所以四家华商居然在当地不仅获得了好名声,还能结交一大群士绅贵人,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

总之,因为青霉素和后来许多“澳洲神药”的助力,让这些与澳洲人合作的各方势力获益匪浅,尤其是澳门的教会和四家华商。

在随后时间里,南洋各地天主教会系统的孤儿院,或多或少地因为“澳洲神药”的因素,与澳洲人搭上了关系,这些孤儿院因为救治患儿的水平提高,在当地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因此在那些地方的处境也有所改善,不少孤儿院的规模也一再扩大,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随后的若干年里,虽然莫宁顿岛上的竹园和向日葵两所学校能够从各个渠道获得大量的孤儿,但是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来源----疫区孤儿。

到后来,竹园和向日葵平均每个月都能获得两到三百名新生,高峰时期甚至达到五百人,这些孩子有相当一部分部分来自爆发瘟疫的地区,显然,青霉素和随后医生们在溶洞里开放的各种抗生素是这一切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后世有历史学家把澳洲联邦在那个时代获得的孤儿寡女笼统地称之为“青霉素移民”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