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补这东西确实挺无赖的…
原时空,票补是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电影产业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互联网公司为了争夺用户而运用的市场手段…
通过低价吸引用户。
当然,实际情况确实影响了市场。
通过预售、超低价的形式,可以提前锁定一定票房、吸引部分观众,然后利用营销效应带动话题,扩大声势。
这个对同档期电影的打击很大!
一般而言,片方和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主要用在电影上映前3天的预售中,前3天的票房表现对后续排片率和影片整体走势至关重要,因此在线票务平台成为电影交锋的主战场。
用数据说话!
促使影院增加排片场次。
基于现实利益考量,影院基本不会拒绝。
《西游降魔篇》砸了1.6亿的票补…
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一般来讲,5000万就足够了!
这不是第一次弄嘛,没啥经验,直接砸了五天…
前五天排片分别是55%、58%、62%、59%、61%…
黄金场次干脆占比90%以上!
票都卖了,影院肯定要安排排片。
别说同档期电影不给力,就算他们质量过关又能怎么样?
《西游降魔篇》质量不差的…
然后通过价格的优势提前抢占空间,实际来讲,确实形成不公平竞争。
插一句,到了后来,为了拉动影片前几日的票房,带动影院增加排片,很多片方习惯了砸重金进行“票补”。
一部影片如果大规模进行票补,投入可达到数千万元,甚至在业内流传出“没有5000万元票补别进贺岁档”、“没有1亿元票补进不了春节档”的说法。
票补这个事,慢慢成为行业毒瘤——小公司哪有钱砸什么票补?
对很多公司来讲,迷信票补的威力,把重点功夫放在“票补”上,迷信砸钱搞补贴可以吸引人走进电影院,推高一部片的票房,电影拍得好不好,内容本身如何反倒不重要了…
通过大规模票补“锁定”前期排片,但内容跟不上又造成后期严重跳水。
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好电影,在市场上反而步履维艰,而那些数据光鲜的影片,又不是真实市场价值的体现。
在事实上确实妨碍了电影的进步…
然后…它就被取消了!
沈旭东为什么敢这么干?
哦,他是为了推广猫眼APP…
收效甚好,国庆7天,猫眼APP的下载量超过6000万次,连带着,美团的下载量也迎来一波升值…
格瓦拉被打懵了——原时空,票补要到2014年才会出现…
最开始打票补战的也是猫眼,原时空,猫眼拿到了《心花路放》的联合发行后,直接用千万元级别的票补将片源垄断了,并跟影院签订协议,不允许卖给格瓦拉等第三方。
这次也一样…
不一样的是,攻势更猛,直接封锁了格瓦拉,包括它在上海的大本营,不允许从格瓦拉买《西游降魔篇》的电影票!
不止《西游降魔篇》,之后的《特殊身份》、《怒火·重案》、《杀破狼2》包括贺岁档的《夏洛特烦恼》、《地火》全都被猫眼垄断了片源…
人家本身就归属天美集团旗下,垄断自家片源,有什么问题?
而且,伴随猫眼的扩张,猫眼实时票房数据出炉…
随便还推出了猫眼票房预测数据——只是测试版…
现阶段大数据还不够成熟,模版啥的也不是很清晰,到了2018年左右,猫眼数据采集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