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才子的命运(1 / 2)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899 字 3个月前

『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点多支持随风轻去,多点击,多收藏,多投推荐票!

别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签到哦~

起点链接:

-----------------------------------------------------------------------------------

的额定赋税是二百万石,王魁的十五万石瓜洲仓回禀能折抵赋税,自然很容易就消化掉了。正如所预料的,净赚三万两。

现成的范例摆在这里,若还没有效仿者,那也太对不起这三个字了。别说本地人,就是有些徽州商人也开始做这门生意。

当然别人不可能像王魁这样能聚集五万两银子做本钱,少的一两百,多的三五百,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为数不少了。

见到这种情况,方应物便放下心来,行政力量引导总是一时的,能形成市场惯例才是长久之计。

这种模式就是利用了湖广垦殖发展迅速的趋势,米价比便宜量足的情况,低成本的用湖广米来折抵苏州税粮。

而且这种模式其实不能增加额定税粮总数,但却能减少因为交税过程太麻烦、或者本地存粮不足而产生的拖欠现象。

减少拖欠,那相对于往年有大量拖欠而言,也就等于增收了。而且这种模式不只影响到,甚至还能影响到周边其他府县。

相关工作顺利,征收进度也令人满意,方应物的心情也就大好了起来。他拿着账本默默计算,去年因为水灾,额定二百万石被迫减免七十万,实际只收了一百三十万石。

而今年如果自己能保证在足额征收二百万石,再加上咱捐和清理田地得来的二三十万石,那今年完成二百三十万石问题不大。

二百三十万石比起去年一百三十万石足足增长了一百万石,增长率堪称华丽。就是比不闹灾的往年,实际征收数目也增加几十万石一地方事务里钱粮最重,这已经是比较亮眼的成绩了。

大明税制极其复杂,每个地方细则都不同,而江南漕粮占据了京师供应的大头。也就是说,税粮都是要解运到京城太仓的,方应物颇为自得的想道,这样总能将户部的窟窿暂且补一补了罢。

甚至更得寸进尺的想,换了别人来,还真未必能短时间内有这么高的效率。明年朝廷百官能顺利领到俸禄,都是欠了自己人情!

正自得其乐时,听到禀报说唐广德来拜访,方应物便吩咐放了进来,询问道:“近日在这,本官声名如何?”

唐广德如实答道:“外面对钦差老爷的看法十分矛盾,有人很是痛恨大人,有人却极为推崇大人,实在是褒贬不一。”

方应物哈哈大笑,“本官奉命南下,特为钱粮而来,更直白的说,是要从江南聚敛钱粮。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原本就做了满身谤语的打算,如今能毁誉参半倒是意外之喜了!”

唐广德陪笑几声,“方大人心胸豁达,在下佩服得很。”随后又道:“听说大宗师即将按临......”

大宗师来了就代表着要有各种考试了,非乡试之年最重要的考试自然就是录取秀才的院试了。

方应物对唐员外的心思很明白,便道:“大宗师按临后,考试之前一般锁于贡院内不与外人相见,本官也要避嫌。但你大可放心,本官早就与商前辈通过书信了,保令郎一个生员功名!”

唐广德却道:“方大人误会了,在下焉敢信不过?只是这次受了别人所托而大。”

方应物稍感意外,但也不算奇怪,便问道:“有人求到你?是谁?”唐广德答道:“是范庵先生。”

古人名号就是麻烦,范庵又是谁....”方应物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