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君轻轻侧头,嘴角不经意间勾勒出一抹温柔的弧度,眼里满是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护。
她不怕孩子们拌嘴争吵,只怕他们背地里使绊子,破坏了手足之情。
卫扬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而卫褚也并未放在心上,他有着自己生活的节奏,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所在。
然而,卫褚心底的某个角落却悄然低垂,脸上挂着一丝尴尬而勉强的微笑。
这一切微妙的情感波动,都没能逃过姜美君细心的眼睛。
第二日清晨,餐毕之后,姜美君并没有急匆匆地前往“十里春风”店铺迎客,而是单独留下了卫晖,声称有事情需要他帮忙处理。
自从卫晖来到云富县,姜美君便特意安排他与卫褚一同在当地的私塾接受教育。
起初是卫褚一人对学习持有厌倦,如今这种情绪似乎演变成了两兄弟的共同“认知”。
当得知今日不必前往私塾,卫晖的喜悦溢于言表,而卫褚只能在一旁默默投以羡慕的眼光。
“娘,我真的不想再继续上学了。”
当房间里只剩下母子二人时,卫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心中的想法。
姜美君似乎对此早有预料,她的声音柔和而充满理解:“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卫晖的表情透露出一丝落寞,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我已经能够熟练背诵《千字文》和《三字经》,识字的数量也不少了。况且,我对考取秀才并无太大兴趣,这些努力,难道还不够吗?”
言下之意,卫晖认为对他来说,继续求学的道路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动力。
“你还没成为童生呢。”
姜美君的声音如微风拂过湖面,轻轻荡起一圈圈波纹,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淡淡的回应,更有几分难以察觉的期许。
童生考试,这一通往学问之路的初步门槛,与考取秀才不同,它没有漫长的三年等待期,在云富县这样的地方,由县令亲自主持,如同春日里定时绽放的花朵,年年都为有志青年敞开着一扇希望之门。
回想起去年,卫褚与卫晖这对兄弟并肩踏入考场的情景,姜美君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命运之神对两人展露了不同的笑颜——卫褚幸运地越过了那条细线,而卫晖,则遗憾地留在了失败者的行列。
据说那次童生试,汇聚了全县两百多名有志之士,他们怀揣梦想,渴望一举成名。
然而,幸运的天平总是倾斜向少数人,一百八十人的欢呼雀跃背后,是不足三十人的失落与不甘,卫晖的名字,便在那沉重的名单之中。
卫晖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的动作里带着少年特有的憨厚与不服输。
“去年我没准备好,现在去考,肯定能过。”
话语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己的信心,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事实上,对于读书识字,他并非天赋异禀,适应的速度也不比旁人快,但骨子里的那股韧劲让他在无数个深夜与清晨中,用比他人多几倍的努力,一点点啃下了知识的硬壳。
“那以后你想干什么?”
姜美君的声音随着两人的步伐轻轻响起,如同春风拂面,温柔又不失力度。
她计划引领着卫晖前往西街熙熙攘攘的牲畜市场,购买家中所需。
心中暗自思量,此行货物繁重,仅凭自己怕是难以应对,于是便想让壮实的卫晖搭一把手。
卫晖随口回答,语气中带着些少年人的散漫与无所谓:“干啥都行。”
这话听来简单,实则藏着少年对于逃离书本束缚的小小渴望。
只要不需终日埋首于四书五经之间,不必面对那座名为“秀才”的大山,任何劳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