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文曲星的老窝。
当然王言也没忘了关照他们。
三苏这一次进京,是求官的。因为在嘉佑二年苏轼、苏辙两兄弟中了进士以后,苏洵发妻程氏病逝,都回家了。现在是到了时候,该出来当官了。
当然求官归求官,倒也不是要来跟他王言求。父子三人都牛逼,也不缺官做。更多的可能,还是来看看大宋能有今日气象的最大功臣。
苏洵就是变法派,苏轼、苏辙自然也是。不过后来苏轼、苏辙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们其实不反对变法,反对的是王安石变的法,认为有弊病,应该慎重。不过王安石什么脾气?全都给踢出京去。
如此一步步的发展下去,这两兄弟也就成了保守派了。人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不管他们来见王言是出于什么原因,既然三苏到了他这里,他当然也是乐于助人的。这种与历史人物,还是与三苏这样的人物面对面,听他们的吹捧,以及各种的请教,还是很令人愉悦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低级快乐,但快乐……
所以王言将苏洵拉到了国子监。
苏洵是没功名的,原本是欧阳修保荐,现在则是王言出手了。把苏洵拉到手下干活,每天看着都能乐呵乐呵,心情愉悦。当然如果是苏轼,那就更好了。
只不过王言是考虑到苏洵的年纪问题,再加上父子三人不可能在同一个衙门里任职。若非如此,王言是必要把三苏都拉到他手下的。
至于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官位,王言没有插手,不出意外的都被送到了西北,现在那边缺人缺的厉害。虽然艰苦了些,但是也好出成绩,总的来说是不错的……
就在这一段时间之内,顾廷烨果真去盛府提了亲。王言还让华兰去跟明兰说了一下,这个不喜欢,他便给明兰介绍。但是经过了来来回回的同顾廷烨的沟通,明兰还是同意了,这说明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明兰不是傻的,王言的态度已经表示了,她当然知道自己把握幸福。那么还选择顾廷烨,不看对眼,那就是真傻了。毕竟岁数差距大,顾廷烨还有妾生的孩子,都不太好听。
反倒是盛纮不同意,还是明兰找了华兰,最后王言出马跟老丈杆子聊了聊。
盛纮的反对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顾廷烨是勋贵,是武将,再加上王言比较敏感,结果他盛家还从中搭桥,给王言找一个参与了灭亡西夏之战,在京统领禁军的武将做连襟。这种事儿,盛纮当然是不愿意的。
王言又一次的给老丈人讲明了利害关系,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这老丈杆子总是抱着即使他王某人倒了,盛家也能继续存在的念想,这怎么能行呢。
他娶了盛华兰的那天开始,盛家就已经跑不掉了。所以他残忍的击碎了盛纮的那点儿念想,盛纮现在已经十分后悔当年的决定。
有这么个女婿,牛逼是牛逼了,但怕也是真的怕,胆颤心惊。他都没敢跟人说,他总是做梦梦到王言造反事败,株连九族。
只要想一想,他就感觉脖颈泛寒……
不管他寒不寒,结果却是好的,顾廷烨跟盛明兰的婚事就此定了下来。然后顾廷烨就被调整了工作,带的兵少了许多……
而在这个时间中,京中的纷纷扰扰也从没停下。朝中只有两件大事,一是彻底的消灭契丹政权,二是储事。
甚至于,现在契丹可以不打,但是太子之位,必须早早定下。
赵祯跟群臣来来回回的磨叽了一年,终于也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