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有“魏乐”,有“杨齐”,有“韩洋”和其他人,更不会有神乎其神的足球经理系统。按理说如果一个人发现别人脑袋上出现了小箭头,他只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有问题,而不是就这么接受了这个来路不明的系统寄居在自己的脑子里。
按理说,狼队也不可能因为一次面试就让一个实习生上位,郭广昌本人更是不可能亲自面试魏乐,罗德里、范德贝克按照历史走向也不会就这样被魏乐说服加盟狼队,更不要提哈兰德了。书中出现的球员,比如大马丁,他真的就是我书里写的这么调皮捣蛋吗?比如赛拉尔斯,这名教练真的就是那么的老古板吗?肯尼·杰克特真的爱拉着魏乐喝酒吗?
这本小说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和现实不相符的地方也很多,不仅仅是魏乐资质不够、升级太快的这个问题。
但是我想说,正是因为这是小说,而不是纪实,因此我有了发挥的空间,有了做梦的空间,有了表达自己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小说是如此与现实不符。在小说里追求完全意义上的合理性,确实很难。
就魏乐的资质这一点来说,是的,按理说魏乐一级一级考证,花费十多年打怪升级最终站在职业的舞台上,这个故事很好,但并不是我心中的故事。我想写的是一名大学生“一步登天”,就这么登陆英格兰,成为一名想都不敢想的主教练的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我想略过考证打怪升级的环节,让魏乐尽快登陆职业赛场。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把书发在番茄上,同样是为了给各位读者看,我不确定我能够把握好长达十年的,日复一日的,可能会很枯燥的剧情走线。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来说,尽快过渡在国内的阶段,抵达英伦,可能是相对更贴合读者预期的剧情节奏。
但同时,我也知道,一部小说需要代入感,没有代入感的小说很难读下去。
我在自由发挥的同时也始终努力把小说的内容写得更加有代入感一些,比如我就花了很多时间查狼队那个阶段到底有哪些工作人员,职责是什么,名字叫什么;再比如所有比赛以及一部分进球都是有现实原型的,我花了很大功夫研究每一场比赛的对手在现实中的阵容,对阵书中的狼队可能派出什么阵容等等。
而对于“快速略过”,我有过两种选择,在“系统直接配发教练证”和“简单提一嘴魏乐自己考过了教练证”中,我选择了后者。
这是我对于教练证和资质这方面的心路历程,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理解我的想法,或者提出建议意见。
最后,我想说,既然这是小说,我们就要允许小说与现实是不符的;既然是做梦, 那么我们不妨把梦做大一些。
如果大家实在是难以接受各种书中的不合理,那么其实我也有一个办法。大家注意到书中魏乐的国籍是“华国”,那么大家就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被称为“华国”的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里,考教练证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吧。
从院队教练开始的执教生涯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