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久韬和曲久勷两兄弟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都对政事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在土地里刨食。
说白了,就是愿意经商做买卖。
但对于“生意”的理念,两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曲久韬比较老派,喜欢做贴近民生,预期稳妥的行业。
比如连锁士多,寻着发达国家早已经检验过的经验,照猫画虎就不会出错。
此外,小农机厂也是曲久韬提议的。
弯省农民的收入水平摆在那里,再加上地形地貌的诸多限制,那些高档、大型和先进的农机市场有限。
而廉价,能有效提高效率的小农机,市场潜力很大。
事实证明,曲久韬是对的。
曲家的农机厂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与其说是生产农机的工厂,不如说是组装厂。
但即便这样,每年也会产出不少的利润。
还因为廉价耐用和薄利多销的策略,闯下了不错的口碑。
而曲久勷,不耐烦挣小钱赚薄利。喜欢搞大的,搞高附加值的产业。
他最初的想法是搞地产。
进入七十年代后,湾省的经济增长飞快,连带着房价跟着节节攀升。曲忠禹在正届有着厚实的根基,曲家完全有能力在地产业分一杯羹。
说实话,曲久勷的眼光不错。但曲久韬觉得投资太大,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始终不同意。
曲忠禹也不同意,他不是怕赔钱。而是觉得地产业太肥,想进去的人也太多。
曲家一旦掺和进去,那些挤不进去的人必然眼红。钱财虽好,但会凭空招来仇视,就不值当了。
曲久勷第二个想法是搞电器。
弯省人收入节节攀升,对电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盛。而且,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换代速度很快。
对此,曲久韬还是不同意。
理由很简单,电器属于高科技,家里没人懂。也找不到懂行,又能够完全信任的人手。
这种情况下入局,风险太大。
兄弟俩很快再次吵到老父亲那里,曲忠禹觉得老二是稳妥之言,再次否了曲久勷的提议。
曲久勷恼了,大闹了一场后玩起了离家出走的戏码。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去了港岛,发誓不混出个模样绝不回来。
虽然雄心壮志满满,但曲久勷到港岛后很快就蔫了……他的野心太大,荷包又太瘪。
曲家的家底虽然算得上厚实,但曲忠禹在钱财上,对儿女的管控非常严格。
未成年之前,只有一点点零花钱。
成年后……还是只有零花钱,只是稍微能多一些,跟朋友交集时不至于窘迫。但想豪车名表泡明星,门儿都没有。
只有结了婚,才能每年从公中分到一笔勉强还算可观的份例钱。
曲久勷没结婚,他的全部家当,也只不过是过去一些年里攒下的零花钱,换成港币还不到两万块。
住两天酒店再稍微潇洒一下,就没了大半。
可豪言壮语已经说出去了,曲久勷只能硬着头皮租了间房,去街上逛游着谋出路。
当时港岛正处于73股灾后最不景气的一段时间,曲久勷堂堂湾省清华的毕业生,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最后,只能在房产中介找了份临时工。
曲久勷确实有脑瓜!
同事都在努力撮合买卖以赚取佣金分成时,他注意到了一个情况,尽管港岛的房价跌的很厉害,但似乎一直有个底价存在。
比如较为最常见的,50平左右的物业,挂十六七万基本无人问津,但没有一间低于十四万八的。
这很不正常!
就在曲久勷发现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