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思考这种些事情,很快林开元便睡着了。
......
之后的几日,天气好转不少,几人往书肆逛一逛,在附近登高望远也过得很不错。
就在举子们放飞自我,到处闲晃留下美名的时候,会试的考卷也来到了会试的诸位考官面前。
会试的流程与乡试相当,只是规格更高,各个考官都是进士出身。
考生交完试卷,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第部分用纸糊起来或者裁去,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视为作弊。这便是科举开始中的糊名法,创立于唐朝时期。
这一科会试一共参考举子有4500多人,有十八位同考官,共同负责考卷的阅卷工作,也就是说,每一位同考官要看大概250人的试卷。当然对于一些病了没有坚持到三场考试完毕的考生,就不用看他们的试卷了。这些试卷之前就排除了。但是每一份试卷上又是好几篇文章,这工作量可不小。
考卷刚刚分下来,主考耿越泽便下了指令,要求他们取文章时必须公正公平,同时必须崇尚雅正,不能有诡学异说。
要知道这些同考官基本都是由翰林院以及六部员外郎、主事组成,这些都是朝廷的中坚力量,这不仅是在给他们攒资历也是在给他们送人情。
一旦会试中士,之后多多少少会流出相关取中的事情,就如谁谁谁是某某某取中之类的话语。要知道会试文章的主观性很强,就像那高考作文,不同的老师打的分不同,有的觉得狗屁不通打零分,有的惊为天人满分。
而且一旦会试中了那就是官了,这可不就是人情了吗。
在如若是哪个考官选了一个为民做事的好官之类的,这不是他慧眼识才吗?若是以后顺带史书上记上一笔,这不就大发了吗。
总之人人都爱当考官,这担任会试同考官是好事,当然若是出现科举舞弊之事那就难了。
穷小子到阁老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