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虽然下山救世了,但是他们能做的却非常有限。
已经达到传奇级的道士张角下山救世,遵从黄老思想,以“致太平”的理想创立“太平教”,吸引大量活不下去的民众加入,希望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救赎。
但是因为道不可道,他无法培养出更多的入道之人与自己并肩作战,跟随他的信徒基本上又都是想要混口饭吃的凡夫俗子。
这些人就是乌合之众,打顺风局还行,一旦遇上硬仗就暴露出自身的问题,只会送人头。
与此同时,道士出山触动了东汉士族统治阶级的利益,“太平教”受到了全面打压。
后来的十八路诸侯以及三国,基本上都是在镇压“太平教”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势力的建设。
道家的东方诸神们,却因为自身修的道是出世之道,信奉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随意干涉凡尘俗世的事务。
诸神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在商朝末年派个姜子牙,在东汉末年派个张角,去引导一下民间的力量。
至于凡人能否完成自我救赎,最终还是得依靠自己。
当队友不给力的时候,张角自然也carry不起来。
因此道士有限的力量最终被诸侯们镇压,“太平教”分崩离析。
而在汉中那边,“五斗米教”最终也随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归顺曹操,几万名信徒被迁移到长安、洛阳等地。
这支改称“天师教”的道家教派从此开始走高端路线,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脱离了底层路线。
萌芽的道教最终没能完成救世,让凡夫俗子们失望了。
接下来,三国归晋,东土再次进入大一统的盛世时期。
于是善于把握机会的佛教又趁机发展了一波,将新生的道教甩开八百里远。
在这期间,一名叛出佛教的和尚王浮,因为对佛教的怨恨而加入道门的天师教,并写了一本《化胡经》,也就是“老子化胡”学说的由来。
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为佛道之争的加剧埋下了祸根。
到了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为了平息这种争执,组织了道士与和尚进行辩论,来证明谁的经书与教义是真理。
道士姜斌引用了《化胡经》的“老子化胡”理论进行辩论,说“道德天尊”的化身老子西行出函谷关,在次大陆投胎转世,以释迦摩尼佛的身份转生,创立了佛教。
结果经当时的史家考证,老子诞生于公元前604年,释迦摩尼则是在公元前1029年出生。
时间的错位导致道教在这场辩论中惨败,姜斌也惨遭流放。
道教的萌芽没能迅速崛起,反而是佛教在东土的传播更加兴盛了。
有一首着名的唐诗《江南春》,能够反应这个时期,东土的信仰情况。
诗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即南方汉人组建的王朝,与北方胡人建立的北朝相对立。
姜斌那场辩论是在北朝进行的,因此佛教在北朝的影响力更胜于南朝。
在南朝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竟拥有“四百八十寺”,可见佛教影响力有多大。
这场信仰之争,佛教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
若不是道家思想深入东土的人心,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搞不好道教就此一蹶不振了。
在东方神系诸神与凡间道士的努力下,道教直到宋朝才再次兴盛起来。
南宋时期,战乱不止,道士再次下山救世。
在北方金国土地上,“重阳子”王中孚创立“全真教”。
“重阳子”王中孚也就是世人所说的王重阳,在“武侠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