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修铁路不仅是对巴中经济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一场对民心的考验。为了能让百姓们真正理解修铁路的意义,也为了听到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李丰没有选择在办公室里等待消息,而是决定深入基层,与百姓们面对面交流。 那是一个寒冷彻骨的冬日,天空中阴云密布,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颊。李丰身着一件朴素的棉袄,戴着一顶旧棉帽,在几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一个偏远的山村。这个山村地处巴中边缘,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的生活虽然宁静,但也相对贫困。 当李丰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好奇地围了上来。他们中有的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对这位市委书记到来的期待。 “李书记,这铁路真能修好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抖着声音问道。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的双手因为常年劳作而粗糙干裂,此刻正紧紧地握着李丰的手,眼中满是忧虑与期待。 李丰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感受到那双手的冰冷与粗糙,他用力地晃了晃,坚定地说道:“大爷,我向您保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修好这条铁路。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李丰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寒风中格外清晰,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看着老人的眼睛,眼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让老人不禁微微点头。 “可我们怕把钱投进去,最后啥都没了。”一位穿着破旧棉袄的妇女担忧地说道。她站在人群中,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对于投资修铁路这件事,她充满了顾虑。 李丰转过身,面向这位妇女,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耐心地解释道:“大嫂,您放心,我们会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政府会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这三年里,我们的经济还会继续发展,就算真的需要用大家的钱,也只是暂时的。等铁路修好了,我们会加倍还给大家。”李丰详细地向村民们讲述了修铁路的规划,以及铁路建成后将给村子带来的变化。他说,铁路通车后,村里的农产品可以更便捷地运出去,卖上更好的价钱;外面的游客也会来到这里,带动村子的旅游业发展,到时候大家的收入会大幅提高,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这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了出来,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李书记,我支持修铁路!我早就盼着我们这儿能通火车了,这样我就可以出去见见世面,也能把外面的好东西带回来。”小伙子的话引起了一些年轻人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也有一些村民还是心存疑虑。一位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说道:“李书记,不是我们不相信您,只是这工程太大了,万一出了点啥岔子,我们可怎么办?” 李丰认真地听着,然后诚恳地说道:“大哥,您的担心我完全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退缩不前。修铁路确实有风险,但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可能会更加落后。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也请了专业的专家来指导,就是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与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李丰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真诚。他不仅回答了村民们的问题,还认真倾听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未来的期望。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寒冷的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温暖。村民们的态度也在李丰的耐心解释下逐渐发生了变化,许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脸上的担忧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一丝期待。 当李丰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纷纷围上来送行。他们的眼神不再像来时那样充满疑虑,而是多了一份信任和希望。李丰知道,这次与村民们的交流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还需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百姓理解和支持
第627章 公投(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