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亲自领兵。”
这句话,倒是出乎三人意料。
自从接管汴梁之后,张永德从未出城一步,作为一个军事将领,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汴梁城坚固无比、物资充沛,最理想的军事战略,就是以逸待劳、好好守住,只要这座城池还在,大周的正统就还在,自己的地位还在。
然而,一旦自己出城,可未必能回得来,说不定哪个人,就会趁机再次鸠占鹊巢(张永德也是鸠占鹊巢),这是极其冒风险的一种行为。
王朴很激动:“当真?张太尉,忠君为国、日月可鉴,请收王朴一拜!”
张永德阻止之下,又说道:“但有一件事,汴梁城谁来主持?”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张永德的话,潜台词是我可以出去,带兵去和赵匡胤干仗,可是,又怎么能保证不会背后捅我一刀?那么,汴梁城主持者就非常关键,总不能,我回到汴梁的时候,你们不开门。
王朴、范质、魏仁浦三人一时语塞,他们三个地位太高,不管谁主持汴梁,张永德都有怀疑的理由。
李谷见状,说道:“我举荐一人,如何?”
“惟珍,请说。”
“窦可象。”
继续阅读
窦可象就是窦仪,曾任东宫首席,身为右补阙,官位不高,但后周近年来新晋官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的门生,郭荣生前对他极为信任。
最关键的是,窦仪没有朋党之嫌,家世清明,绝对不敢胡来,尤其是他老爹的影响下,绝对忠于大周天下。
窦仪的老爹叫窦禹钧,如果这个名字,还不够响亮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名字,叫窦燕山。
《三字经》里说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指的窦禹钧,“五子登科”的典故也来自于此,窦仪就是五子之一,排名首位。
王朴见张永德不置可否,又说道:“张太尉,此行可任命雷德骧为先锋,领城北驻军一万,讨伐招贼。”
张永德一听,立即说道:“如此甚好!”
为啥答应的这么痛快?因为王朴这算是给了一颗“定心丸”。
龙捷军都指挥使雷德骧是汴梁北门军务的总统领!虽然是禁军序列,管辖权却在王朴,也就是开封府尹的手里。
并且,城北防守营的总兵力才一万二,一下子给你一万,还不够诚意?
接下来几天,汴梁政权开始造势,发出“讨贼檄文”,准备粮草、集合军队、征调民夫,五万大军迅速集结。
五万军队,看着不多,其中两万是禁军,光这已经与许州赵匡胤镇守兵力持平了,再加上三万厢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话说,赵匡胤手中不是有十五万军队吗?
这只是总量,不可能全部军队都围在许州,郴州、蔡州、颍州……各地分散开来,赵匡胤手头能用的,也就没多少了。
所以,当听到是张永德亲自上阵,带领大军攻打许州的时候,赵匡胤感到了那么一丝绝望,也有一丝苦楚。
“抱一(张永德的字),何必要为难于我,真的要刀兵相见?”
他不是在缅怀与张永德的友谊,而是对自己命运的哀怜,关键之处,张永德也很能打!
身边谋士除了赵普之外,还有苗训,两人听说张永德出汴梁的消息后,也是惊出一身冷汗,立即赶往许州衙署。
一见面,赵匡胤就拉住赵普的手:“则平,如何是好?!”
赵普从未见过赵匡胤这般惊慌,但同时,作为顶级谋士,他也知道,赵匡胤怕的不是张永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干一场就是了,有啥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