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南唐野史之“江右案”(二)(1 / 2)

见四家商户如此上道,省去不少麻烦,陈冠侯、廖居素也是宽心不少。

若是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或者朋党之间的争斗,两人还算有点经验,生意场上的事情,更准确地说,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他们是真懂的不多。

四人正欲告退,廖居素又说了一句:“黄家主,留步。”

黄旭应声站住,不知廖居素意欲何为。

“我看,黄家的事务,就交给你兄弟黄俊处理,至于你,另有安排。”

黄旭一愣,又很快镇定下来,如果朝廷要弄死自己,比碾死一个蚂蚁还简单,没必要这么绕圈子。

于是,黄旭与兄弟黄俊对视一眼,黄俊自行离开了。

“廖都督,有事请吩咐。”

“据我所知,你们黄家是做珠宝玉石生意的。”

黄旭说道:“这话不完全,应该说,黄家是做珠宝玉石生意起家的,此类货物过于珍贵、价格昂贵,偌大一个黄家,只靠这些收入是无法维持的。因此,从父辈开始,黄家在大唐各地经营当铺,这才是主业。”

廖居素点点头,说道:“这就对了,抬上来——”

一声令下,若干军士从外面走进来,合力抬着三口大箱子,但走起路来,不像是很沉重的样子。

“廖都督,这是何物?”

陈冠侯走过来,说道:“黄家主,这是在下从金陵带来的,现在转交与你,你可看好了,上面的封条纹丝未动。”

黄旭突然感觉,这箱子里的东西,事关重大!

“打开!”

看到里面东西的一刹那,黄旭震惊,自己猜对了。

三口箱子里,整整齐齐堆叠着“大唐宝钞”!

此前,大唐宝钞的发行,主要通过食盐贩卖途径,然后又扩展到了五大商号的产业体系,但整体上,主要是在“金陵城市圈”范围之内流通。

黄旭作为江右商帮的翘楚之一,家里又主要是经营当铺的,对大唐宝钞并不陌生。

大唐宝钞是用“澄心堂纸”为基础,配合特殊的处理、印刷及防伪工艺制作成,虽然比一般纸张要厚,可说到底,就是一张纸。

这么大三个箱子,面值有多少?

陈冠侯解释道:“黄家主,这里的大唐宝钞分为十钱、五十钱、一百钱、一两银、三两银、十两银及百两银子,面值共计十万缗。”

黄旭呆呆地看着,心想,你跟我说这干嘛?

廖居素走过来,说道:“黄家主,请验收吧。”

“这,这是给我的?!”

黄旭惊讶无比,不敢相信,他早就听说大唐宝钞的流通情况,大唐朝廷是承认的,是可以随时兑换铜钱、金银的!

“给你?想啥呢!”

陈冠侯拿起一张大唐宝钞,说道:“日后,当铺不再开具当票,都以大唐宝钞进行支付,明白吗?”

一瞬间,黄旭就明白了,皇帝陛下还是要“抄家”,只不过,换了一个更文明、更先进的方式——

直接抄家,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有,像是抚州黄家这样的大家族,很可能出现抵抗现象,造成局部的社会动荡,不是不可能。

然而,现在通过大唐宝钞作为媒介,相当于直接控制了黄家的财政大权,试想,开当票的方式,相当于当铺自己提供了一种纸币,自己就是发行方,而现在使用大唐宝钞,朝廷是发行方。

不仅直接控制了当铺的交易,保障税收精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收取“铸币税”了。

间接地,相当于当铺在为朝廷打工,黄家在江右、岭南、湖广等地的当铺数量,有七十多家,消化十万缗大唐宝钞不是什么难事儿。

接下来一句话,让黄旭真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