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韩熙载很识趣地闭嘴了,户部只管资金问题,至于军事装备、物资的质量,那是兵部负责的,自己多说一句废话,就可能被卢俦弹劾。
“侯卿,你们商户做生意,货物总不至于自己准备吧!”
侯无双坦言:“陛下,商人是赚差价的,自然不从事生产。”
自古“重农抑商”,这也是根本原因,古代劳动力生产低下,怕的就是太多人不事生产,然而,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商业的正向引导,也是能够刺激生产的。
“南征之际,朕听朱令赟抱怨过,军器局提供的箭矢,很多不够坚固,箭簇偷工减料,简直是废箭。侯卿,若是你去采买,肯定会压价,对吗?”
侯无双答道:“陛下,臣不敢欺瞒,在商言商的话,不会压价,是压根不会买。”
“哦?”
“明知是废品,肯定卖不出去,压在手里就是赔本。”
李煜叹口气:“商人赔本,损失钱财,大唐赔本,国将不国。”
一转身,严肃地问韩熙载:“韩卿,朕若向民间采购武器辎重,你觉得如何?”
“民间采购?陛下,民间哪儿来的武器辎重。”
“欸,让老百姓去造,这很难理解?”
韩熙载感觉头晕,让老百姓造兵器,皇帝,你确定自己脑子没问题?别说刀剑箭矢,“私造甲胄,罪同谋反”,谁敢啊!
“陛下,这恐怕……不行,绝对不行。”
李煜摆了摆手:“韩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朕还没糊涂到,让普通百姓去铸造刀剑。这么说你就懂了——”
譬如箭矢,一支箭的材料,需要用到竹子或硬木,箭头,翎毛,鳔胶,箭簇等,正常情况下,这些东西全部采购齐备,再交给军器局的专门工匠去造,然后交给军队使用。
发现了吗?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箭矢制造垄断”,而垄断现象,就必然会造成效率低下、不思进取。
对于工匠们来说,自己拿的是死工资(甚至没工资),箭矢制造快慢、质量好坏,跟自己没太大关系,反正,打仗又不用自己去!
对于朝廷来说,却要花费很多钱,去养着这些工匠,当然,钱会被贪污掉。
但是,如果将一支箭矢分解之后,形成“产业链”呢?
生产毛竹的地方,不要运毛竹了,当地人直接制作箭杆,由朝廷给出质量标准,合格的就买下来。
箭羽也是,就像生产羽毛球一样,给出标准,让盛产鹅毛、鸭毛的地方百姓,参与制作,然后买下来。
这样一来,保留军器局的前提下,作为“国有企业”,专门组装就好了,作为成品之后,再贴上武器的标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加管控、避免外流。
……
“侯卿,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自然可行,而且,一举两得!一是老百姓能挣到钱,二是采买价格可以降低。”
李煜继续说道:“还不止如此,将军器制造分包出去之后,对大唐科技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韩熙载、侯无双一脸迷茫,啥是“科技发展”?
“哦,朕的意思是……”李煜努力去组织语言,不知道怎么解释得通,说道:“你们知道,格物院已经将活炭研制出来了?”
活炭,就是活性炭,相对于一般木炭而言的,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之一。
韩熙载想了想:“倒是听说过活炭。”
“之前的石蜜,脱色去杂的效果并不好,主要是用泥沙、草渣、麻布等过滤,而活炭的净化效果很好,却苦于产量太低,无法大规模生产。”
“陛下的意思是,让百姓去制造活炭?”
李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