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又不是长江,龙翔军、鄱阳水军、洪州水军再能打,总不能扛着战船来到太湖。
润州大营(凌波军)的三百多艘战船,费了老大劲,才运送到太湖,宜兴、无锡两处,虽然也造了二百多艘战船,但要比起吴越在太湖上的“总吨位”,差得远了。
已经探明的是,西京湾有一百多艘战船,军力三千左右,可吴江湾、三山岛、西山港这三个水师屯兵,至少上千艘,从大型楼船到单人疑船,应有尽有。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吴越沿湖三州(苏州、湖州、秀州)将内河的船只调出来,可以覆盖整个太湖水面!
“这么说,水师如同鸡肋?长洲已占,林都督(林仁肇)何必执着于凌波军!”
陈滨有些不满,他是觉得,林仁肇这么干,是为了自己的功劳。本来嘛,天雄军一马当先,拿下了第一个地盘,功劳就不算小了,还非要让凌波军露脸不可?
桂卿安抚:“战略既定,你我奉命执行就是了,马崇义想必已经赶到通渔湾,吴越水军敢来,必然遭到半渡而击。”
陈滨听了这句话,不由担忧地向东南看去,那里,就是繁华的苏州城,逃出去的唐山都士兵,应该已经搬救兵了。
桂卿分析的不错,但不够全面,他也只是以为,凌波军数量有限,不可能全面出击,却没想到,凌波军压根没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闪击长洲”(唐山都、清平都)的同时,宜兴的唐军也开始了“攀岩模式”,李景达、郑彦华、齐象、苏淮的四路人马,合计三万余人,分批翻越武夷山脉(太湖余脉)。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李景达不是毫无准备,他事先准备了不少小船,从宜兴下湖,船上插满了大唐国旗,准备好擂鼓、火把,约定寅时一刻,开始出发,向长兴、湖州水域“暴漏行踪”,吸引吴越水军以及岸基驻军的注意力。
这也意味着,三万大军,要在四个小时之内,翻越四十多里的山路,为了保证攻击效果,郑彦华身先士卒,带领从湖南撤下来的“山地师”打头阵。
计划是挺好,就是时间、空间上实在无法对称!
郑彦华爬了三分之二的山地,翻过是石桥岭、牛角山、笔架山、父子岭,眼看在翻过一道山梁(麒麟山),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长兴城池再望,转头一看,吓了一身冷汗。
一方面,自己的队伍,拖拖拉拉,在山路上绵延十余里,虽然已经严格控制照明火把、灯笼的数量,可远远看去,还是太显眼了!
另一边,太湖之上,宜兴佯攻的上百艘小船,已经出动了!这群小子,非常忠实地执行了命令,能把动静搞多大,就搞多大!
擂鼓、铜锣、火把、红旗,叫嚣着就往长兴城下冲过去。
腊月季节,长江以南刮着西北风,在旗帜与风帆的受力作用下,加上桨手奋力地划动,上百艘小船如同离弦之箭,四十多里的水程,根本就不值一提。
人在高处,看得很远,长兴城池已经骚动起来。
看来,攻击发动的突然性,已经是谈不上了。
“娘的,都不会看时辰吗?!”
郑彦华真急了,回头喊一声:“柴克贞!”
“末将在!”
“命你率领精兵三百,急行军,以最快速度抵近长兴西关,如遇伏兵,立即派人报信!”
“遵命!”
“等等——”郑彦华一把拉住,对自己这个老部下语重心长:“大军未到,不准逞强!”
“郑帅放心,末将绝不贪功冒进。”
郑彦华心中苦笑,但愿吧,柴克贞在湖南追击围剿武平政权余孽,打的太顺手了,人有点飘。
柴克贞点齐三百精兵,甩开大部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