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克贞真明白了,不是装的,湖州虽然是“州”,可比起苏州不值一提,打起来难度小,可湖州毕竟是“州”,破州之功、自然不小。
这样的功劳,只能是李景达获得头功。
【李景达:不要小看我啊魂淡,三山岛吴越水军又来支援,我一打二啊!】
见准备妥当,郑彦华翻身上马。
“进军湖州(城)!”
事后证明,郑彦华令行禁止、严禁劫掠、杜绝滥杀的举措,对统战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吴越到北宋,整个浙江的重心实际上发生了一个重大转移,也就是史学家所谓的“钱塘转瓯江”,即从杭州、越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流域,系统性地转入了沿海地区。
而湖州,属于是“万年老二”与“战略后方”的存在,人口规模不是最大的,生产力资源是最丰富的。
单以人口(户数)统计,参考北宋初年,湖州户数为户,同一时期,苏州户、严州户、秀州户、明州户、台州户等。
整体上,排在湖州前面的,就三个地方,一是杭州户,二是越州户,这两个都属于“钱塘经济圈”的。
湖州,以四县之地,开垦太湖平原,是个宝地啊,可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地区——
农业人口最依仗、最在乎的是什么?土地。从钱镠到钱俶,不过三代人,很多土地都是新开垦,没有种上几年的,就算是天塌下来,很多老百姓都舍不得跑。
唐军如果滥杀,老百姓又不跑,留下来会干什么?干架!
“攻心为上啊……”
郑彦华领军在前,从龙华山西麓,到湖州城关,加上弯路、山路、水路等,总路程算多了也就三十多里。
但是,清淮军、宁国军走了四个半时辰,到达湖州,天已经黑下来了。
之所以走的慢,是因为大量的攻城器械运输,道路实在难行,尤其是湖州以西的数条河流,清溪、召溪、塘溪等,将整个地域分割的七零八落。
还有万年不变、永不缺少的护城河,直接与太湖连通,水资源那叫一个丰富。
湖州五门,西南角承恩门,南边嘉会门,东南角神武门,正东宜春门,以及北边的吉祥门。
从攻城角度说,最佳选择,应该是西南角的承恩门,一是距离近,二是地势开阔,可郑彦华偏偏下令,大军全都转到南边的嘉会门。
齐象纳闷,觉得不合常理——
“郑节度,大军摆在正南,要同时面承恩、嘉会、神武三门的压力,我方兵力所处空间狭窄,摆出个一字长蛇阵……风险太大。”
郑彦华点头,吩咐道:“按命令行事!”
同意你的说法,不代表按照你说的做,想不通?没关系,天亮就想得通了。
这一夜,城里城外,都没有睡着,城里,主持大局的是吴兴都军留守钱弘偓,听名字就知道,这人也是钱氏王族的,他正是钱弘偡的弟弟。
原本,钱弘偓衢州刺史做的好好的,赶上吴越从各州府调兵,大举支持江北郭宗训,他带兵北上之后,又闻听钱俶不许钱氏子弟参与到大周内部战争的命令,就滞留在湖州。
又赶上大哥钱弘偡前往杭州述职,临时给了一个吴兴都留守的职务。
巧了不是,又赶上郑彦华、齐象前来攻打,运气真好!
钱弘偓心里苦啊,埋怨自己,闲得蛋疼,没事瞎跑什么?又埋怨大哥,你倒是早点回来啊!
城外,唐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折腾了一整夜。
天亮之后,一切见分晓——
人,一排排、一列列,纹丝不动,矛槊如林!
车,一辆辆、一行行,神机床弩,云梯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