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四大战役(2 / 3)

禹万诚:“这四大块联动起来,整个钱塘江以北,都将收入陛下彀中!”

李煜长出一口气,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这四个地区,均距离太湖较近,我军容易获得补充,且平原较多、地势开阔,可以发挥我军骑兵优势!尤其是湖州战役——”

三人目光汇集到一点,正是“三水环抱”之地。

“只要在这里能够拖住、吃掉钱俶两万人,不仅攻打杭州压力减小,而且,兵过钱塘、进入浙西,也不会再有打仗可打了。”

毕其功于一役!

最重要的是,“四大战役”只是在原有作战规划基础上的改动,不需要重新调度,只不过是对作战目标进行了微调。

随即,军令下达,各部接到作战指令之后,指挥者的情绪各有不同——

最高兴、最得意的,就是李元清了。

这下好了,连“违反部署”的借口都省得找了,皇帝亲自下令,允许天策军越过“常浒塘-盐铁塘-横沥塘”一线,变“攻防兼备”为“全面进攻”。

其实吧,这个时候天策军的壮武将军韩道岭、归德将军陈克,早就带着“打草谷”的队伍,越过浏河,直奔华亭去了!

两支队伍,一千人、两千马,旋风一般,在华亭、松江、嘉善等区域搅和,根本就不带停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有压力的,自然是陈冠侯了。

毫不夸张地说,陈冠侯被看做了“全家的希望”和“别人的孩子”,在众多将领眼中,李煜做了如此详细的计划、如此周密的安排,全都是为了衬托陈冠侯,让他在后面攻打杭州的时候顺手。

这要是搞砸了,甚至说,战果不理想……陈冠侯生理条件反射一般,感到后脖颈子冒凉风!

皇帝估计会亲手拿刀把自己砍了!

最考验战略定力、战法手段的,就是李景达与郑彦华。

打下湖州,争取了一个根据地,但同时,也是拿在手里一块滚烫的山芋。

借用一句话——湖州会战的第一个拳头——就要落在郑彦华、李景达的脑袋上了。

同时,在“湖州战役”中,清淮军、卫圣军也是主力,在一千两百多公里作战范围之内,生死鏖战,要最大程度牵制吴越兵力!

苏州、昆山能不能打的顺手,很大程度上,也由清淮军、卫圣军的战力所决定。

最期待、最兴奋的,当然是林仁肇、卢绛、申屠令坚等人。

在接到军令的一刻,一众糙老爷们儿,颇有点热泪盈眶的意思。

这么多天,围而不打,眼睁睁地看着苏州城内的人,不断地加固城墙、瓮城,时不时还窜出来骚扰一下。

钱文奉耐着性子,每天都往城中射箭书,劝降钱文奉,特别声明一句,江南运河堵死啦,吴江县被攻占啦,你们是瓮中之鳖啦,跑不掉啦!

据说,钱文奉得知“吴江失守”的消息之后,气得吐了血,醒过来之后,不仅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派人加固子城、扩充兵力。

林仁肇郁闷的要死!

为啥对“加固子城”反应剧烈?这就不得不说,钱文奉这个“园林疯狂爱好者”的杰作了,根据平江图来看,以“苏州府衙”为中心,苏州南城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子城”,这里有很多着名的园林(前身),如韩园、南园、可园、藕园等。

这就是苏州的特殊之处,子城占了整个城池三分之一还多,贡院、府学、都税务、姑苏馆等名义上在子城之外,实则,与子城就是一墙之隔,走几步远,就是苏州外围的城墙!

换句话说,林仁肇,你打吧,打破了外围城墙,嘿嘿,里面还有更坚固的城墙!

俺这苏州,就是一个铁核桃,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