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的事情,最怕的就是开始,一旦有人开启了新的事物和形态,那么就会有络绎不绝的后来者补上。
齐桓公开春秋时代一国霸诸侯的大幕,其功业何等璀璨,其权势何等骇世。
那么齐桓公去世之后,这份霸业和统摄诸侯的位置由谁来继承呢?
齐桓公的继承人?周天子?还是其他的诸侯?
乱世,虽说谁都有机会,但牢固的礼法和阶级,最有机会的还是那一个个坐拥封国的诸侯们。
已为诸侯,岂能不想着坐一坐那霸主之位呢?
宋襄公眼见着齐桓公逝去和齐国衰落,也是想要创建自己的霸业。
这算得上是非分之想吗?
有成名之举在前,又有一国在后,身逢乱世,有这样的念想其实很正常。
可是目夷得知了宋襄公的想法之后,却告诫他,宋国是小国,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会招来祸端。
可宋襄公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宋襄公十年,即公元前六四一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国国君滕宣公,又邀请曹、邾两国到曹南会盟,甚至让邾国国君邾文公将鄫(zēng国国君当做祭品在睢(suī水(古河流)郊外祭祀。
可就像目夷说得那样,宋国只是一个小国,哪里有资格能够会合诸侯呢?
哪怕是齐桓公也是经历了诸多谋划和战争才走到了霸主的地位,宋襄公如何与齐桓公相比呀。
这一年的秋天,由于曹国不服宋国,宋襄公发兵包围了曹国。
曹国只是小国,他的态度在诸侯中根本就无关紧要。
这一年的冬天,陈国国君陈穆公提出为了修齐桓公在时的诸侯之好,齐、楚、郑、陈、蔡等国在齐国结盟。
于是,宋襄公的霸业之梦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障碍和强大的敌人。
齐国衰落之后,诸侯之中就是楚国最强,楚国也一直对中原诸国虎视眈眈。
宋襄公十二年,即公元前六三九年,宋襄公在鹿地会合诸侯,齐国国君齐孝公、楚国国君楚成王也前来赴会。
可是在会盟之上,宋襄公以盟主自居,使得齐孝公与楚成王大为不满。
后来,又没有与齐孝公与楚成王商议,就决定这年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目夷知道之后再次劝说宋襄公,宋国是小国,争当霸主是要招来祸患的,宋襄公不听。
目夷又说,既然你不听我的,那前去会盟好歹带上军队,以防发生意外,楚国人是不会讲信用的。
但宋襄公却说,不带军队赴会是自己提出来的,与楚人约定好的,怎么能不受信用呢。
结果,等到诸侯会见之日,宋襄公与楚成王因为霸主的位置发生了争议,楚成王便命人抓住了宋襄公,并带回楚国囚禁了起来。
直到这年的冬天,诸侯在薄地会盟,在鲁僖公的调停之下,宋襄公才返回宋国。
回到宋国的宋襄公依然没有改变的野心,他听到郑国支持楚成王当诸侯霸主,便决定攻打郑国。
宋襄公十三年,即公元前六三八年,宋襄公率宋国军队攻打郑国,郑国便向楚国求援。
楚国得知之后,就派大将成得臣进攻宋国国都。
宋襄公因为害怕国都有失,只能撤兵,结果宋国与楚国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相遇。
然后,双方就发生了一场名动千古、百世传扬的战斗,泓水之战。
楚军强大,渡泓水河想要进攻宋军。
目夷见到了,就对宋襄公说,楚国的兵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渡河,赶紧消灭他们。
宋襄公却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时攻打呢?
等到楚军渡过泓水河,在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