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困住一世的问题(2 / 3)

一声过后,这位老领导又再停了下来。

之所以这个时候,提出这种想法。

上面显然是出于多种原因考虑的。

国外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动向算是一个诱因。

这件事情和莫道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一年,莫道已经超过五十岁。

对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

这可能是莫道这辈子在彻底实现可控核聚变上最后的一段时间。

除了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本身的期待,

这实际上也是对莫道研究的一次支持。

而现在,莫道自己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明白了,莫院士。”

这位老领导最后只是望着莫道点了点头,

“莫院士,如果接下来研究之外还有其他问题,你都可以向我们提出。”

“当然,您觉得什么时候建造示范堆的时机成熟了,也可以告诉我们。”

“嗯。谢谢。”

莫道点了点头,应了声。

……

在莫道的反对下,建造一个更大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或者实验堆的项目,

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就如同莫道所说,目前可控核聚变研究面临的是理论问题,

而建造一个新的实验装置,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是没有帮助的。

而再之后,

时间就变得愈加平淡许多。

先前上面提到的那个项目就像是只是一个插曲,

再之后,莫道继续负责着长夜堆的工作,

也日复一日思考着理论上的问题。

……

47年,48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都已经放缓或者搁置,

长夜堆也很少公布例行的实验计划。

相关的话题,明显都淡出大多数人的视野。

偶尔提及时,即便是华国有长夜堆,也很难对可控核聚变最终的商业化太乐观。

51年,52年。

这个时候的人们,明显对科技的进展愈加消极。

莫道前几世看到过的观点,在这一世,基本都又再出现了。

类似人类科技上限,科技孤岛等话,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

即便是长夜堆的研究人员们,

都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同样带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因为,即便是偶有一些进展,

但整体来说,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还是太慢太慢了。

他们就像是困在了一座‘孤岛’上,

研究的过程就像是一点点往着孤岛外,努力垫脚倾斜身子,

但距离遥远的另一座岛,还是太远太远了。

时间,就这么继续快速流逝着。

……

58年。

这一年,莫道超过了64岁。

虽然依旧负责着长夜堆项目,同时持续进行着湍流问题的研究,

但明显,他已经能够感受到,

随着身体的衰老,他精力的减弱,以及思维能力的衰退。

不过这些,对于莫道倒是没什么。

也没有多急躁,只是依旧持续着对相同的问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

然后是65岁,66岁……直到七十岁。

这一年,

秦怀诗选择从首都大学退休。

莫道在长夜堆的大部分工作,也基本逐渐交接到了接任者手中。

大部分时间,则是思考着理论方面的问题。

再然后。

莫道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