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仕途(2 / 4)

且隋 玄武季 2498 字 3个月前

中,干个看似风光、却是路人甲的近卫,然后慢慢耗资历!

又次一点的,拼着死学或关系,考入国子学、太学,毕业后再进入六部三台九寺五监,干个小差事!

再次一点的,通过关系进入到全国各郡县中,当一个非公务员的地方府衙聘用的书佐等小吏。

在再次一点的,啃老!

对,就是啃老!

啃老这玩意儿,华夏早就存在了!

大隋朝当个公务员,咋就这么难呢?

这还得说说大隋朝的选官体系。

在隋以前,人们要做官,主要靠门荫入仕。

啥是门荫入仕?

就是你小子要入仕为官,就得凭借父祖官品、门第或其他硬杠杠入门。

这,就是延自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

大隋立国,门荫制度还是帝国朝廷选官入仕的重要途径。

现在大隋朝的绝大部分五品官员,就是靠这个制度走上公务员的岗位。

不过,老早的门荫入仕制度,都是世袭。

但它的恶果,就是让政治生态一潭死水,活力低下。

更可怕的,就是阶级固化、社会矛盾横生!

结果,就是王朝变化,同时进行也让门荫制度也在渐渐变弱、变废。

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改为军功授爵制度。

两汉时期,选官制度进化成为任子制,“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说白了,就是嫡子继承制。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落魄寒门弟子,奋力崛起,势力上升。

官分九品,身阶有勋,勋爵制产生!

文帝的选官制度,吸收前朝各代的优点,自成体系。

怎么个自成体系法呢?

那就是,门荫制度与官员官阶制,二者紧密结合。

就是说,给你一张表,你的嫡子嫡孙要门荫啥样的散实官,是严格对应你小子现在的本阶官品。

怎么说?

首先,一个大条件,大隋的门荫制度只对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开放!

特权,妥妥的特权!

这就是为什么说,在大隋,你只有进入五品官,才算是妥妥的高官。

就像阿布的前世,华夏的真正的官员起步,必须是县级实权正处才算。

其他的,就是个吏!

其次,就是门荫对照表。

一品官,嫡子循例可直接获得五品散实官阶,除仪同外,也可任千牛备身。

二品官,嫡子可从亲卫或太子千牛起家。

三品官,嫡子可从亲卫或太子亲卫起家。

四品官,嫡子依例从勋卫或太子勋卫起家。

五品官,嫡子可荫为翊卫!

怎样?

谨慎,严密,清晰、生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能会打洞!

如此一来,是进步了,但同样忽视了广大中低级官员群体的政治利益。

这群人,规模更大啊!

毕竟能攀登到五品高位的,屈指可数,也没有那么多五品的位置设置啊!

最最主要的是,文皇帝还是个勤俭节约、抠抠搜搜的主!

他不仅生活节俭,而且大力提倡精兵简政。

这,就更让广大的啃老族的规模,扩大!

纵观大隋,广大准啃老族入仕的途径,门荫当然是最便捷最主流的途径。

可是,门荫制度也只能解决五品高官及以上的嫡子入仕门槛问题。

要想当个真正的官,可还得看机遇,或者慢慢的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