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提议开科举(1 / 2)

李世民闻讯,眸光微闪,随即传唤了房玄龄与魏征二人至御前。

“玄龄,玄成你们可曾耳闻?凌游那小子,竟在他那庄子中捣鼓出了新奇玩意儿——所谓高产水稻,朕心甚奇,意欲亲自前往一探究竟,二位爱卿以为如何?”李世民的话语中,既有对未知的好奇,又不失帝王的威严。

魏征闻言,眉头微蹙,言辞中带着几分谨慎:“陛下,高产水稻之说,微臣窃以为不可轻信。我大唐疆域辽阔,水稻之优,首推林邑所贡,然其所以称奇,皆因一年两熟,亩产略胜寻常。凌游此举,若非夸大其词,便是真有独到之处,但终归需亲眼见证方可知晓。”

李世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正是此理,空言无凭,眼见为实。今日闲暇,不若你我三人同往,一来可辨真伪,二来也算是去看看那小子的庄子如今发展成什么样了,何乐而不为?”

“臣等遵旨!”房玄龄与魏征齐声应和,房玄龄是好奇凌游庄子上的工坊,魏征则是为了看看学堂。

三人很快便来到了凌游的庄子。

庄内热闹非凡,众人皆围着那一片金黄的稻田啧啧称奇。

李世民走近细看,只见稻穗饱满,粒粒分明,显然是大丰收之象。

凌游见李世民到来,赶忙上前拜见。

李世民笑着问道:“这便是高产水稻?果然与众不同。”

凌游回道:“陛下圣明,这便是杨先生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亩产是普通水稻的数倍。”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当即命凌游收割一些稻谷,准备带回长安试种。

随后,他又参观了凌游的其他产业,对庄子的发展状况甚是满意。

李世民一行,踏着轻快的步伐,穿梭于错落有致的院落间,最终驻足于那传出朗朗读书声的学堂之外。

门扉轻启,一股清新而略带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瞬间锁定了讲台上那位正慷慨激昂授课的马周。

他身姿挺拔,言辞犀利,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直击人心。

孩子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仰望,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凌游见状,正欲上前轻声打断,却被李世民轻轻摆手制止,那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几分玩味。

“你小子,急什么?且让他把这一堂课讲完,朕倒要看看,此人有何等才学,能让你如此推崇。”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笑意。

马周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被李世民观察,依然按部就班的在为孩子们讲课。

李世民望着屋内认真的马周,目光中满是赞许。

“哈哈,凌游啊,你这小子,真是给朕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快说说,你是如何寻得这等旷世奇才的?”

凌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仿佛即将揭开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陛下,这马周的来历,说来话长。”随后凌游便将马周的来历简单的说了一下。

李世民听后,不禁抚掌大笑,眼中闪过一抹惋惜。“好小子,如此大才,你却让他屈居于此,当一个教书先生,岂不是暴殄天物?朕的朝堂,正需此等栋梁之才!”

凌游却是不以为意,反问道:“陛下,您麾下英才济济,难道还差马周这一人吗?”言语间,带着几分戏谑与试探。

李世民神色一正,叹息道:“差矣,自朕推行官员考核制度以来,朝堂之上,能者上,庸者下,人才流失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马周之才,正是朕所急需。”

凌游闻言,心中一动,趁机进言:“陛下,既如此,何不效仿前朝,开设科举,广开才路,让天下有志之士皆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