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十大教授的考验(4 / 5)

张启微微仰头,稍作思考后便流畅作答:“CRISPR - Cas13 系统专注于 RNA 编辑,其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对 RNA 进行可逆性的编辑操作,不改变基因组 DNA,这为一些临时性基因功能调控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时,它可以靶向特定的 RNA 转录本,在处理一些由 RNA 异常导致的疾病模型研究中有很大潜力。然而,其潜在风险是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的 RNA 切割,引发细胞内 RNA 稳态的紊乱。在优化 Cas13 系统编辑特异性方面,可以通过设计更精准的 crRNA 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并排除可能与非靶标 RNA 结合的序列;还可以对 Cas13 蛋白进行改造,比如突变一些与非特异性结合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或者与一些辅助蛋白结合,增强其在靶标识别过程中的精准度,从而有效降低脱靶效应。”

谢振邦教授眼中满是赞赏,忍不住赞叹道:“太完美了!”

台下围观的学生们却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皱着眉头,一脸困惑地说:“太难了,这说的都是啥啊,我完全听不懂。”

而另一些学生则附和道:“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不明觉厉啊!”

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教授缓缓站起身来,现场顿时一片惊呼:“竟然是林忠平教授!”这位在生物学界赫赫有名的学术大咖,其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深刻见解一直备受敬仰。

林忠平教授目光深邃地看着张启,声音沉稳有力:“现在我要提问你一个超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问题,这也是当今学术前沿的焦点之一。在微小RNA机制研究中,我们知道微小RNA对基因表达有着复杂的调控作用,那么从分子层面阐述,微小RNA是如何精准识别靶mRNA并抑制其翻译过程的?并且,微小RNA与转基因安全性是不是有关联?”

张启神色镇定,有条不紊地回答:“微小RNA主要通过其种子序列与靶mRNA的 3'UTR区域互补配对结合。在细胞内,微小 RNA会与AGO蛋白等形成沉默复合体(RISC)。当微小RNA的种子序列与靶mRNA互补程度较高时,RISC会抑制mRNA的翻译起始过程,或者促使其脱腺苷酸化从而降解mRNA,以此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而关于微小RNA与转基因安全性的关联,实际上两者并没有直接关联。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主要是蛋白质,微小RNA主要在转录后调控内源性基因表达。虽然在一些研究中有发现植物微小 RNA 可能进入动物体内,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微小 RNA 会因转基因操作而产生特异性的、足以影响转基因安全性的变化。在已有的大量转基因安全性评估实验中,从分子、细胞到个体水平的多项检测指标均未显示微小RNA与转基因安全性存在必然联系,其作用机制与转基因过程中的基因插入、表达调控等环节相互独立,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和层面上发挥作用。”

林忠平教授专注地听完,微微点头,对张启的回答表示认可与赞赏。

张启之所以回答的这样精准,是因为他在上一世与2024年的诺贝尔奖得主直接交流过。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在林忠平教授之后,又有三个教授也相继抛出了高难度的问题,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而且都超过了博士研究生阶段。

张启始终全神贯注,思维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