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院长微笑着解释:“传统的胰岛素生产工艺复杂且产量有限,而转基因技术让我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大规模生产胰岛素。比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特定的微生物中,这些微生物就像一个个微小的‘制药工厂’,能够源源不断地合成胰岛素。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成本自然就降了下来。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方,我看到了那些原本因高昂药价而对胰岛素望而却步的糖尿病患者,在转基因胰岛素出现后,有了控制病情、延续生命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一种药物的变革,更是给无数家庭带去了希望。”
张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那除了胰岛素,在其他疾病的研究方面,转基因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还有哪些令人期待的进展呢?”
格林院长双手交叉,神情变得更加振奋:“在癌症研究领域,我们正在探索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免疫细胞,使其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这就是如今备受瞩目的免疫治疗新方向。还有一些罕见病,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的特效药物也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们期望在未来,能够为更多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治疗方案,让医学的边界不断拓展。”
他想了想,又说道:“基因编辑技术也是癌症攻克的新希望。在现代医学的前沿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正崭露头角,为攻克癌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基因编辑技术,就如同分子层面的精密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对人体基因进行插入、删除或修改操作,其精准度可与计算机编程相媲美。
以麻省理工学院医学院对HIV病毒的研究为例,基因剪刀技术能够识别并删除细胞基因组中的 HIV 病毒序列,使病毒从患者体内彻底清除。这一成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思路。癌症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功能紊乱。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针对这些异常基因进行定点修正。
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基因开关技术。该技术去除了基因剪刀中较为危险的剪切功能,同时保留了精准的定位能力。通过定位特定的癌症相关基因,基因开关能够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方式,例如抑制致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激活那些具有抑制肿瘤功能的基因,从而实现对癌症的有效干预与修复。
尽管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但它无疑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癌症治愈的新大门。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因编辑技术将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张启思索片刻后,继续问道:“院长,那转基因技术在疫苗领域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呢?”
格林院长耐心地解答:“在如今的市面上,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类型。就拿重组蛋白疫苗来说,像乙肝疫苗,它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乙肝病毒的相关基因导入酵母或其他细胞中,让这些细胞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乙肝病毒蛋白,从而制成疫苗。还有亚单位疫苗,例如流感疫苗中的某些种类,通过转基因技术精确地提取和制备病毒的特定抗原成分,去除那些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但对免疫效果无关键作用的部分。可以说,市面上 98%的重组蛋白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都是转基因技术的成果。而从整体覆盖率来看,几乎所有的疫苗平均下来,转基因技术的覆盖率能达到 95%。”
说着,格林院长起身从文件柜中拿出几份文件,摊开在桌上,指着上面权威机构的报告图表说道:“你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球疫苗生产与技术应用的统计报告,这里清晰地显示了各类转基因技术在不同疫苗中的占比。还有这份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研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