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呦,可怜了小黑丫头了,哭的像只小猫似的,那么瘦一点,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活。”
清官难断家务事,赵小山听了也只能唏嘘一下,什么也做不了。
这事,说到底还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映射。
前几天他派丁贤去镇上将书坊已经收拾出来了,又找了几个泥瓦匠过来,准备实验他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他需要让会写字的人先将字写下来,再让泥瓦匠将字拓印到泥板上进行煅烧,这期间要保证所有的泥板大小都一样,还要考虑到印刷字体的大小,尽量将每个小泥块做的十分精巧。
中华文字千千万,这样一来,活字印刷所需的泥块没有几万是万万不够的。
尤其现在的文字还是繁体字,每个字笔画很多,雕刻时难免有疏漏,这便使得雕刻工作变的很难。
丁贤先后带来了四个泥匠,本来听说是个很大的订单挺开心,结果真操作起来又费时费力的还经常煅烧到一半泥块碎裂前功尽弃,前三个都纷纷摇头,表示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只有第四个留了下来。
这人叫郭憨子,家住镇里,平日里经常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接点散活。
继续阅读
这次是他从业以来接过的最大的单子,因此哪怕知道这项工作十分复杂且费时费力,他还是咬着牙答应了下来。
他早听说过古仙村的赵家,也听说过赵小山的故事。
他知道一旦将这活揽下来,他便再也不用像散兵游勇般挨个村子问活了。
这是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活计,他一定要抓住。
就这样,在赵小山和郭憨子反复几次交涉,两人进行了多次实验尝试,最终确定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后,郭憨子一行四人在“雇佣契书”上签了字画了押。
从这一天开始,他的活字印刷术就要正式登场了。
只不过这技术好是好,前期的投入太多,时间拖的必然长,一时半会不能见效。
为了加快雕刻速度,赵小山在征得郭憨子的同意下,从村学里选拔了五个半大孩子,送到了郭憨子处,成了书坊的第一批“学徒”。
这五个孩子都是十一二岁的,在村学念了这一年多的书,已经认了不少字了。
这么大刚启蒙,走科考的路子已经不可能了。
他们的父母本打算让几个孩子去镇里或者密水找找店小二的活,没想到听说赵小山要为书坊招学徒工,当即将孩子送了过来。
当然了,想把孩子送来的可不止这五家。
毕竟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赵小山又是出了名的和善大方,去了书坊当学徒,不仅能学技术,还能有钱挣,这样的好事还是有不少人想要争取的。
赵小山在一共十七个孩子里挑选了一番,又结合了他们父母的品行,才选定了这五个孩子。
他们进了书坊后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帮助郭憨子在泥块上刻字,刻好的字由郭憨子的儿子们进行煅烧。
像烧炉工和制作泥块这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赵小山则交给了另外一伙泥瓦匠。
短短几天,活字印刷术的人员技术的准备工作就都做好了。
赵小山拿钱让丁贤置办材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等所需材料一到,致知书坊的锻烤小屋就要开工了。
这边活字印刷术准备着,那边雕版印刷也不能闲着,赵小山正愁派人张罗这事时,白常文给他送人来了。
“这就是上次我和你说过的几个人读书人,他们都不愿意随侯爷去西北梁州,正好你这用人,我就给你送来了。”白常文指着屋子里正坐着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