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范大人一语点醒梦中人(2 / 2)

马恭回苦读不中竟是因为考试紧张时,不免可惜,叹道:

“读书者,上效朝廷,下为黎民,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你只因少年成名便心有负担无法应考,真是枉顾家人的殷殷期盼,也枉顾多年熟读的圣人教诲。”

“胆小懦弱,哪怕勉强考中可以为官,又如何应对以后的宦海沉浮?”

范郡守的话如一记重拳,顿时让马恭回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

一直以来,不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对他的遭遇都是理解同情,说话时也多以鼓励为主,何曾有人这般直言不讳的批评。

可这些话像是锥子一般,狠狠钻进了他的脑海里,顿时让他大脑一片清明。

原来,他只是太懦弱……

他不是惧怕考试本身,而是惧怕考试失败带来的后果。

他怕哪怕正常作答依然不能考中,这种失败会堕了他“神童”的名声,辜负了父母的骄傲。

这么多年,为了躲避失败的责任,他给自己身上披上了一个完美的披甲,躲在里面,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

而不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废物。

而此刻范大人的话如一记重拳,轻易撕开了他的伪装,那掩藏在脆弱后面的孤傲心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悟了,他错了。

他确实对不起父母的期盼,也对不起赵小山程理李伯玉等好友的付出。

赵小山见马恭回像要站立不稳,连忙上前扶了一把,却被他推开,只见他对范大人行了一个弟子礼,声音颤抖道:

“学生谢大人教诲,学生才疏学浅心智不健,不堪考验。”

见他这么快便想透,范大人也颇为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鼓励道:

“你虽懦弱,但你不目下无尘,没有那些书呆子的死板,能扎根在赵家村,教诲村人,开化百姓,让孩子们知廉耻懂荣辱,让他们有立足生存之道,焉不是另一种忠君之道。

若你以后一直扎根乡里教化乡民,未来桃李天下,功德甚至比为官更好。”

范大人先是一贬后是一褒,这起起伏伏的情绪让马恭回差点承受不住。

是啊,不论是科考做官还是学堂教书,都是有大功德的事,都证明自己做的有价值有意义,没有对不起小时候师长的教诲和父母的期待。

即便一辈子没有功名,若他能培养出一两个能臣厉将,不也同样流芳百世功德无量光宗耀祖?

想明白后,他的脸色不再惨白,而是异常红润,胸膛起起伏伏,情绪十分激动,直接九十度角躬身作揖,回道:

“学生谢大人教诲,必不叫大人失望。”

赵小山见他此状,心中对范大人的敬佩由虚转实,也跟着恭恭敬敬的作揖感谢。

“小山谢大人一语点醒我这兄弟,大人大义。”

这句话说的比之前的夸赞真心多了。

范大人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我虽道路不同,却是殊途同归,终归是行忠君爱国之道。”

此间话了,那边的玉米的称重工作也大体结束了。

除去必须上交的田赋和明年的种子粮,每家每户卖给朝廷的玉米就挣了不少。

多的人家(如赵小山家)有七八十两之多,少的也有四五两。

任务完成,范大人也不再耽搁,一声令下,一众官员随从跟上马车,开始返程。

赵小山领着赵家村一众人等跪地欢送,直至车队的影子彻底不见。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