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篇赋文作者徐寅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南方朝廷有些相似,甚至还要混乱。
徐寅在写这篇赋文的时候,战乱刚刚平息,人员稀少,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更少。
为此,梁太祖朱温连下《求贤诏》,甚至把三年一度的科考改为一年一度。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不少南方的士子也一批批地来到被奉为正统的后梁。
那时候的后梁太祖朱温和现在的兴帝,在某些方面很像,不过后梁太祖对朝廷的掌控力,不是现在的兴帝能够相比的。
当时徐寅参加后梁的庚午科科考,凭借一篇《人生几何赋》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张榜后,朱温接见了徐寅,徐寅从容若定,对答如流,很合朱温的心意。
随后,朱温让人取来徐寅的考卷,逐字逐句地欣赏这篇辞藻宏伟、对偶公正、引经据典的《人生几何赋》。
不过当朱温看到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几个字后,顿时没了笑容,脸色变得很难看。
历经唐末大乱,多少将士死于沙场,多少百姓遭受涂炭?这是对当时背景的真实写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这种千古明君都难免一死的悲凉,让朱温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此句不妥,要求徐寅修改一下。
徐寅认为,这一句才是整篇赋的精华所在,故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直言,“臣宁无官,赋不可改”!
这是公然跟皇帝叫板!
众目睽睽之下,朱温强忍怒火,而且之前他又亲自颁发了《求贤诏》,如果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几句话,就将状元给杀了,那不是等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而且以后谁敢来投靠他。
于是朱温只是废黜徐寅的状元头衔,于是徐寅这个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状元也就诞生了。
不过徐寅也知道,朱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粗人,连皇帝他都敢杀,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为了保命,他写了一篇《过大梁赋》,结结实实地把朱温赞了一下。把朱温比作名将韩信,同时,也把朱温地死对头一只眼睛的晋王李克用挖苦了一番,“千金汉将,感精魂一魄交;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
不过冷锋可没有徐寅这个文采,但是现在的兴帝也不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后梁太祖朱温。
就算是兴帝也同样不满赋文之中的“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句有损帝王颜面的诗句,处理起来也会相对温和些。
不过这样一来,对冷锋肯定是心有不喜的。
当然,冷锋也不指望这一句诗就能够让兴帝不再理会他。但是却能够借这句诗表达出自己心系民生疾苦,不把帝王将相放在眼中的态度。
如果皇帝想要利用他办事,那么就要做到心系天下黎民百姓的明君。至于皇帝的地位,那就是妥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冷锋为了写好这篇赋文,可谓是搜肠刮肚的想了好久,比起之前写那篇策论时,思考的时间还要多一些。
或者说,在别人看来,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发愣。
毕竟在思考策论的时候,那是真正的在思考,还会时不时的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现在他的样子落在别人的眼中,特别是门外站着的文杰眼中,冷锋就是在神游天外。
而这个时候,和冷锋一个房间的其他士子们,已经开始着手写第二篇文章了。
除了冷锋之外,其他人第一篇文章写的都是赋文。
按常理来看,对于这些士子们来说,赋文是三道题目之中最容易上手的。毕竟无论是大朝试,还是其他的科举考试,赋文都是相对开放的题目,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只要能够有点水平的,都能写出对得上号的赋文。
而且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无论是赏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