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朱由检无语的是,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提出一些解决海禁问题的办法,但就是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说出解除海禁之事。
他们这是要让下面的人知道,解除海禁是皇帝的意思,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他们都不愿意为皇帝背这个锅。
毕竟这事要是成了,提起之人将得罪无数人,要是不成,提起之人将背负无数骂名。
其实现在的大明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海禁的事情,而是钱粮的事。
边关年年用兵,各地灾难不断,很多地方颗粒无收,都盼望朝廷赈灾。
各地也送来消息,北方气温大降,大雪纷飞,冻死不少百姓
朱由检也想赈灾,可拿什么去赈灾。
掌握在朝廷手中的粮食根本就不多,而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
朱由检很想对各地士绅商人大族下手,可他不敢,也没那个能力。
这些文官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知道趋利避害,即完成朱由检的任务,给朱由检一个支持朱由检的信号,但不明言。
同时,这些文官大佬也向下面的各级官员传达一个信号,皇帝想要解除海禁,你们要反对,去找皇帝去。
对于这些小心思,朱由检也懒得去深究,只要朝堂稳定就行。
至于三位国公,朱纯臣和徐希完全就是两个打酱油的,废话连篇,却毫无价值。
不过英国公张维贤态度倒是坚决,第一就是加强水师实力,第二就是要求朝廷调遣水师扫平海上贼寇,第三就是建立沿海防线,将红夷挡在大明之外。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朱由检发现这个英国公还不错,忠诚上面问题不大,可以用用。
朱由检将众人打发走,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件事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也是朱由检想要看见的。
朱由检想借这个机会,传达一个意思,朝廷准备解除海禁。
而朱由检则令锦衣卫暗中探查,他想知道,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支持。
更重要的是,朱由检想看看有多少官员参与海上贸易之事,大明官场的水,倒地有多深。
“陛下,陕北传来消息。”
天色刚暗下来,朱由检也刚吃过晚膳,正在考虑用什么手段名正言顺的除掉一些阻拦他改革的权贵,这是如今朱由检唯一能找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