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人。
他挣脱开周秉坤的搀扶,重重地给周秉坤磕了三个响头,每一下都磕得结结实实,额头都微微泛红。
眼睛恢复了,已经九岁的光明迎来了人生新的起点——上学。
他从一年级开始读起,心里想着,不管怎样,都得识个字,不能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光明格外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认真听讲每天在学校写完作业,就去电影院去接他妈回来,家里有这个半大小子帮忙日子也算是好过多了。
光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再看看周蓉这边,她和冯化成之间的联系渐渐断了。
冯化成见自己上次寄出去的信没有收到回信,便也不再主动联系这个从未谋面的女同志。
有一次冯化成的回信寄来,邮递员被周秉坤直接拦下,替周蓉收了那封信。
周秉坤打开一看,内容无非就是想让周蓉去京都之类的话。
周蓉得知去京都的想法彻底落空,只好去了酱油厂味精车间上班。
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生活还得继续,她也渐渐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周秉义这边也做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去生产建设兵团。
江辽省本就有生产建设兵团,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农场,基本都不用出省,而且还有工资拿,这对周秉义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秉坤在六八年初,在黑市里机缘巧合的花了八百块在拖拉机厂买了一个工作岗位。
原来,有个老头是维修工,要去三线跟儿子生活,这边的工作就没人接班,只能卖掉。
周秉坤瞅准机会,买下了这个岗位,现在成了一名拖拉机厂维修班的学徒工、一个月十八块的工资。(这里作者有一个疑问就是,接班制度下,进厂后是直接定为一级工,还是需要三年学徒?在转正成为一级工?)
这么一大笔钱买工作,李素华和周秉义还有周蓉都惊呆了,还以为他做了什么投机倒把的事情。
周秉坤赶忙解释,说是自己在黑市捡漏到一块压咸菜的石头,没想到是一块老玉,拿到友谊寄售商店卖了,卖了一千二百块钱,这才买的工作。
李素华一听,又气又急,抬手就给了周秉坤一顿打,边打边骂:“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商量!你年纪不大,胆子倒不小。”
打完之后,还把剩下的四百块钱要了去,说是给他保管。
就这样,老周家成了光子片唯一一家有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的家庭。
周秉义和周蓉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个傻弟弟不聪明,读书少,脑子没那么好使,可是这事却办的这么明白,不声不响给自己找了个国营大厂的正式工,这是一个脑子不聪明的人能做出的事情,这也让他们对秉坤有了新的认识。
邻居们得知后,纷纷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背地里都在议论,说老周家这是走了大运。
可只有周秉坤知道,这都得靠他的运作,要不家里还是一地鸡毛,周蓉还得偷跑追随冯化成私奔,光明也没有光明。
。。。。。。。。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