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姬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他深知专诸为刺杀行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对专诸的家人极为厚待。他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的遗愿,从优安葬了专诸。
4、身后之事
阖闾即位后,没有忘记专诸的功绩。他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以表彰专诸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他也根据专诸的遗愿,将他安葬在泰伯皇坟旁。如今,在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在,供后人凭吊。
相传在无锡市大娄巷,还有一座“专诸塔”,这是阖闾为专诸修建的优礼墓。然而,在文革期间,这座塔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这首诗表达了后人对专诸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他。如今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就是“全炙鱼”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三、主要影响
1、政治影响
专诸的刺杀行动,直接导致了吴王僚的死亡和吴王阖闾的上位。这一政治变故,对吴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王阖闾即位后,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整军经武,使吴国逐渐强大起来。他先后击败了楚国、越国等强敌,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专诸的刺杀行动。
2、文化影响
专诸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成为了“刺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荆轲、聂政、豫让等人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刺客”(也有说法是“五大刺客”)。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忠诚、勇敢和义气的象征。
同时,专诸也被后人奉为“厨师之祖”。他因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而闻名于世,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称为“全炙鱼”的传承及代表。这也使得专诸在烹饪文化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3、社会影响
专诸的刺杀行动虽然具有政治意义,但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揭示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的残酷斗争。同时,专诸的忠诚和勇敢也激发了后人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激励人们勇敢追求正义和真理的精神力量。
四、轶事典故
1、惧内
据《吴越春秋》记载,专诸虽然勇猛过人,但却非常惧怕妻子。有一次,专诸正在与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回家,他立刻就乖乖地跟着妻子回去了。伍子胥看到这一幕后非常奇怪,便上前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伍子胥:“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惧内”一词的起源。
2、鱼肠剑
鱼肠剑是专诸刺杀吴王僚所用的匕首。传说这把剑的刀身上有如鱼鳞般的纹路,是打造时程式繁多所致。它的锋利程度足以一举刺破吴王僚所穿的三重盔甲。因这把剑最终藏于鱼肚中献给吴王僚,所以被称为“鱼肠剑”。
据《越绝书》记载,铸剑大师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其中鱼肠剑就是专诸刺杀吴王僚所用的那把剑。这把剑不仅见证了专诸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器文化的瑰宝之一。
五、后世纪念
1、专诸塔
专诸塔相传是吴王阖闾为专诸修建的优礼墓,位于无锡市大娄巷。这座塔呈喇叭形,建在一间房子里。然而,在文革期间,这座塔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诗悼念这座塔:“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这首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