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魏绛(2 / 3)

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这一政策不仅缓解了晋国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过和戎政策,晋国得以保存实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2、促进晋国繁荣稳定

魏绛在担任司马期间严格执行军法、整顿军纪,使得晋国的军队更加纪律严明、战斗力更强。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晋国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为晋国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他的努力,晋国得以在春秋时期保持强大的地位和声望。

3、培养优秀人才

魏绛注重培养年轻人才,为晋国的未来发展储备了力量。他的孙子魏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魏舒创立了我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魏舒方阵(即最原始的步军方阵),这一方阵的出现宣告了我国长达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的结束。魏舒的成就不仅得益于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也与魏绛的悉心培养密不可分。

四、轶事典故

1、执法严正的故事

晋文公时期,魏氏被列为大夫,并迁居到霍地(今山西霍州)。魏绛在晋悼公时期担任司马执掌军法。有一次,晋悼公大会诸侯以夸耀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然而,在会盟期间,悼公的弟弟杨干却扰乱了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魏绛为了整肃军纪、维护晋国的声威,冒死戮杀了杨干的仆人。这一举动震惊了当时的社会各界人士,也使得魏绛名声远扬。

继续阅读

然而,晋悼公对此却非常恼怒。他认为魏绛戮杀杨干的仆人就是污辱自己、破坏自己的声望,因此一定要处死魏绛。面对晋悼公的愤怒和威胁,魏绛并没有退缩或辩解。他执法时已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但为了整肃军纪、维护晋国的利益,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忠诚于国家和军法。

在执法完毕后,魏绛上书陈述了行刑的理由。他指出军师不武、执事不敬是莫大的罪过;而杨干扰乱军行更是军纪松弛的表现。自己身为司马应负责任但在诸侯会盟这样的重要场合如不执行军法则后果不堪设想。对杨干之仆行刑确实是迫不得已之举。自己一向未能尽职尽责愿以一死谢过。呈书以后魏绛即要自杀但被人阻挡。

晋悼公在阅书后深受感动。他匆忙间赤足出外向魏绛道歉并设宴与魏绛欢叙。此后悼公还擢升魏绛为新军将佐予以重任。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魏绛执法严正、忠诚于国家和军法的品质也体现了晋悼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明君风范。

2、和戎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魏绛提出和戎之策后积极付诸实施。他派遣使者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和平协议。通过和戎政策晋国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显着改善双方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大大减少。同时晋国还利用游牧民族轻视土地、重视财货的习俗发展了对戎狄的贸易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和戎政策实施后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到晋悼公十二年(前562年)仅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就实现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悼公对此非常高兴并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和女乐的一半赐给魏绛以表彰他的功绩。然而魏绛却辞谢了所赐之乐并表示和戎狄是国家的福气、君主的英明以及众人的功劳自己何德何能敢居此功?他辞谢再三方才接受这份厚礼。

3、魏绛的谦逊与品德

魏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居功不傲、谦逊有礼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在和戎政策取得显着成效后悼公赐给他丰厚的赏赐但他却辞谢再三表示这是国家的福气、君主的英明以及众人的功劳自己不敢居功。这种谦逊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难得的。

此外魏绛还非常注重民生疾苦积极提出改善民生的建议。他请求悼公赈济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