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1624年),杨涟决定以一纸奏疏,彻底揭露魏忠贤的真面目。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列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的奏疏,包括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宫中贤妃、滥用东厂权力等严重罪行。这份奏疏直指魏忠贤专权的危害,指出宫内外只知有魏忠贤,而不知有皇帝,严重损害了皇权和国家的尊严。
杨涟原本计划在早朝时当面呈递奏疏,以增加冲击力,但当日恰逢免朝,他担心拖延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遂决定立即通过会极门递呈。奏疏内容震撼朝野,但魏忠贤的反应极为迅速,他利用熹宗的无知和依赖,迅速在熹宗面前哭诉,扭曲事实,混淆是非,使得熹宗无法辨别真相,反而对魏忠贤加以安慰,对杨涟发出严厉谴责。
魏忠贤对杨涟的反击是致命的。他先是利用熹宗的信任,矫旨指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最终将杨涟革职为民。这标志着杨涟与魏忠贤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也预示着杨涟即将面临的巨大危险。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慨然赴死
杨涟被魏忠贤及其党羽构陷,不仅失去了官职,更陷入了生死危机。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利用“汪文言之狱”,指使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收受贿赂,意图彻底铲除这个眼中钉。在魏忠贤的授意下,锦衣卫指挥许显纯对汪文言进行严刑逼供,强迫其诬告杨涟。汪文言宁死不屈,坚决否认杨涟有任何不端行为,展现了高尚的人格和对朋友的忠诚。
面对诬陷,杨涟被逮捕并送往北京接受审讯。在被押解途中,沿途百姓自发为杨涟送行,哀声遍野,许多人倾其所有为杨涟筹措赎金,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然而,即便筹集到的款项远不及诬告的数额,也无法改变杨涟的命运。
六月二十八日,杨涟被关押在镇抚司诏狱,遭受了非人的酷刑。许显纯使用各种残忍手段,企图逼迫杨涟认罪,但杨涟始终坚贞不屈,甚至在狱中写下《绝笔》,继续揭露魏忠贤的罪行,表现出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魏忠贤闻讯后,命令许显纯立即处决杨涟,以绝后患。
七月庚申夜,杨涟在狱中遭受了“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极其残酷的刑罚,但依然顽强地活着。直到七月二十四日,许显纯使用铁钉穿透杨涟头部,这位忠贞之士终于结束了痛苦,壮烈牺牲,享年五十四岁。
杨涟的牺牲并没有被遗忘。崇祯元年(1628年),随着魏忠贤倒台,杨涟之子杨之易、杨之赋向朝廷申诉,最终使得杨涟的冤案得以昭雪。明毅宗朱由检追赠杨涟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并为其举行隆重的祭葬仪式,彰显了国家对这位忠臣的尊崇。
结语
杨涟的一生,是对封建社会中权力腐败与个人正直之间的深刻反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标杆。《杨忠烈公文集》流传至今,不仅是他文学才华的见证,更是他精神风貌的写照。在杨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未曾放弃对正义的追求。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