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火力配置(2 / 2)

抗战之血肉丛林 疙瘩 3974 字 2020-03-29

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用起来都觉得有些吃力,行进间射击都很难控制精度,就不要说较为低矮瘦弱的中国士兵了,行进间全自动射击的时候,被后坐力震得简直跟抽筋一般,根本无法控制射击精度。

而且作为班用轻机枪这种bar却还有两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其弹夹装弹量只有二十,另外枪管为不可更换的设计,导致这种bar被当做轻机枪使用的时候,火力持续性很差,甚至比不上捷克式、布伦式轻机枪,甚至连日军的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都不如。

上一次去缅甸的时候,他们携带了两支bar,在和日军激烈交火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问题,伏击战和绝谷之战中,这种枪都出现过枪管过热的情况,一旦枪管过热,这枪就很容易造成子弹早燃,必须要休息十几分钟等枪管冷却。

战场上停止开火十几分钟,眼睁睁不能开枪,对使用者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也是一种煎熬。

中国在抗战初期的时候,也曾经引进过一大批这种bar,装备部队充当班用轻机枪使用,但是在战场上表现很差,远远不能满足班一级火力需求,经常在激战的时候,生枪管过热,不得不停止射击的情况,结果被日本人打的很惨。

美军在开始太平洋战争初期,也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所以这支枪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是不够格的一种枪。

但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却对这种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是因为美国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既然一支bar火力持续性差,那么没关系,谁让咱有钱呢?一支不行,那就多装备两支!

解决办法就是给每个班干脆装备三支bar,这么一来三支枪交替开火,便解决了持续火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美国人简单粗暴的便把bar火力持续性差的缺点给彻底克服了。

故此方汉民这一次给突击组也采用了这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配备了三支bar,其中两支交给突击组中的美国人使用,这俩家伙身高马大,控制这种枪没有问题,这么一来使得突击组的火力就相当强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