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人
无逸殿,首辅值房。
一名阁吏前来送茶,看到徐阶凝重的表情,却是不由得微微一凝。虽然这位首辅每日处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但总能保持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很少像今日这般脸色凝重。
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的时候,徐阶冰冷的声音传过来道“你去通知张四维,让他到礼部跑一趟,将林若愚叫到这里!”
阁吏急忙应了一声,便是匆匆到对面的词官厅支会司值郎张四维办差。
林晧然自是不会托大,当即跟随张四维一起来到了西苑,很快就进到首辅值房,对着正在处理奏疏的徐阶恭恭敬敬地施礼道“下官拜见元辅大人!”
徐阶已经知晓林晧然来到,但仍然低着头在小纸条上写着字,当即微微板着脸进行质问道“两京主考官的人选怎可如此胡来?”
倒不能怪历来待人恭谨平恕的徐阶要端起首辅的架子,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官员,自然是要摆出另一副面孔。
历届两京乡试主考官的选人规则早有定论,只要林晧然参照以往选人的模样,将翰林侍读林爌和汪镗添上即可。偏偏地,林晧然竟然打破了这个常规,将殷士儋和张居正拟为两京主考官。
“回禀元辅大人,下官并没有胡来!”林晧然已然是猜到徐阶找他过来的意图,当即便是一本正经地进行回应道。
徐阶将最后一笔写好,便是搁笔并严肃地质问道“历届两京乡试选人的规则如何,你堂堂礼部左侍郎难道还不知道吗?”
“下官日前翻阅太祖至今两京乡试主考官的名册录,太祖只有明文规定主考官为翰林院官员,但并没有明文规定要以翰林院官职、资历排序。今皇上选材不拘一格,屡次破格提升官员,方有如此多的能臣辅助于皇上,令当下大明海晏河清,有了盛世之象。”这番话说得是脸不红、气不喘,林晧然的话锋一转,接着继续侃侃而谈地道“下官以为乡试选拔人才,当效仿皇上打破常规的做法,可由两京乡试主考官抓起。殷士儋和张居正均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其资历不浅,能力却是要胜于林爌和汪镗二人。故而,下官以为此二人更为适合担任两京乡试主考官,还请元辅大人明察!”
他不是不知道这个打破常规的举动有些不妥,甚至他要承受外界相当大的压力,但现在大明缺乏的正是一种革新的精神。
翰林院的很多官员说是储相,但实质很多都是书呆子,至今都还是只知道知乎者也。像林爌年纪比徐阶还要大上好几岁,已经是坐等退休的年纪,现在对大明根本没有任何贡献,更别希望他今后能够教导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正是结合诸多方面的考虑,林晧然这才决定做出了这一个异样的举动,推动朝廷在两京乡试主考官的人选上打破常规。
徐阶将纸条贴到奏疏上,这才抬头望着林晧然,却是冷哼一声,望着林晧然沉声地质问道“林侍郎,你这便是要推行革新了吗?”
一名亲信正在给檀炉换上檀香,在听到这个质问的时候,当即感受到了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他暗暗地咽了咽吐沫,眼睛复杂地望向了林晧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老爷这般显露锋芒了。
这话已然是在提醒林晧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左侍郎,还没有达到推行革新的资格。
林晧然自是听出了徐阶的弦外音,亦是感受到了徐阶身上的那般杀气,却是理直气壮地回应道“元辅大人,下官只是想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大明选拔人才,此举谈不上革新。如若要论到革新,张永嘉昔日改由京官出任十三省主考官方能称得上革除旧弊,此举为我大明选拔人才可谓是居功甚伟!”
张璁是以邀宠而上位,更是没节操地不经廷推而是领取中旨入阁,成为清流派眼中的奸臣。
只是这么一位“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