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优到后面其实也已经查的差不多了,毕竟这件事也不算多难查的,尤其是对于李优这个级别的家伙来说。
最后的结果,李优默默地背了这个锅,虽说已经查到了两个大头,分别是甘心给李优当了棋子的种辑,以及心黑手辣直接下手开片的程昱,只可惜查到了也没什么意义,只能说是做到心里有数。
终归李优是吃了一个闷亏,只是这锅背了也就罢了,还不能解释,这也为是什么李优从第一次见到程昱面色就不是那么自然。
我心黑手辣李文儒,人称慈祥老爷子,居然被你这老家伙给坑了。
种辑那不用说了,已经隐退了,而且对方也和李优见过面了,表示自己这个身份死了,作为帮李优说服了王越,清扫了手尾,请李优帮忙照看一下种家,当然种辑也就是说说,种家其实也不用照顾。
只是程昱那个,李优确实只能记在小本本上,对方做的可谓是天衣无缝,这种黑材料,最后就算是查到了李优也没有办法讲清。
有些事情必须是看破不说破,这一点就算是李优也必须遵守,毕竟将这件事挑穿了,李优也不占什么优势。
虽说到现在三方文臣,以及各大世家明白局势的其实都明白,当年长安大火,才是现在平稳交接的关键,刘协现在要还是在位置上,能平稳交接才是见了鬼。
相比于刘桐的惰政,在现在这些人看来,反倒是刘协其实比刘桐更不适合作为皇帝,至少刘桐非常清楚大局势,有自知之明,而刘协,大概只能说是“太聪明”。
基于此,当年那件事是多有预谋这个说法,有点脑子的其实都有感觉,再加上换了长公主摄政之后,政治大环境,以及整体的大局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以至于朝堂上干活的文武群臣连工作能力,工作激情都在成倍激增。
荀彧等人可不相信这些事情全是巧合,对此也有腹诽,但是说出来也就这一次了。
不过真要的话,这事和陈曦没关系,至少前半截和陈曦无关,后半截,陈曦是反应过来了,抓住时机拥护长公主摄政。
至于原因,其实荀彧说的没错,陈曦确实有那么一个想法了,政治氛围宽松,社会大环境安稳的情况下,确实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导致的臣子权势大增,进而形成党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等,不过按照陈曦的估计,这一代二十年的时间,恐怕是发展不到那个程度。
汉室当前并没有熄灭对外的开拓进取之心,党争所能带来的利益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实在是没有外出建国来的实在。
实际上准确的说,对于世家来说没有任何东西的利益能大过分封,当然这指的是造反除外,只是现在的情况,怕也没动力造反,一方面成功的几率太低,一方面现在造反基本相当于砸人饭碗。
陈曦估摸着元凤一朝就算是这么放权,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党争,虽说派系是肯定有,但争的话,在外面的大蛋糕还没吃完之前,汉室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搞这种事情。
当然不可否认人多了难免会出现杨修那种聪明的傻子,但只要不是大多数人沉迷于党争,沉迷于派系斗争,其实没啥影响的。
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撕一撕大家也欢乐啊。
更何况汉室和宋朝那个时代背景可是完全不同。
汉朝在对外战争方面的态度过于明确,上层基调一致的情况下,一般也不太容易发生党争,毕竟就算是党争,争那么点油水利益,真有当前出去打一波,赢了回头就能就地列土封疆的利益大?做梦吧!
虽说等到后面阶层固化,没有可征服的外邦之后,对内扯皮争利益就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了,但距离那个时候,陈曦估摸着还远。
更何况要是连列土封疆的大利益都解决不了党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