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吴通鉴?忠良传》载:“天德二年冬,太保谢渊得密报: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欲伪造其与昌顺郡王萧栎‘谋逆信’,乃决反击。渊彻夜不眠,整理崇罪证凡三卷:一曰‘侵吞军饷’(德佑十四年至天德二年,共十七万两,涉大同卫冬衣采买、宣府卫粮草克扣);二曰‘构陷边将’(十二人,皆因忤崇或揭其私,或斩或贬);三曰‘私通北元’(三次交易,火药七百桶、配方一册,北元使者巴图为证)。
证中附工部档册抄本、户部粮饷记录、玄夜卫密报,及人证柳明(崇府旧账房,掌私账十余年,匿萧栎府)名单。渊以元兴帝‘活忠’之训自勉,封证于木匣,命老周(萧栎所遣,前玄夜卫小旗官)送萧栎府,约‘早朝后联呈帝桓’。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奉崇令巡谢府,然渊凭密道与暗线,终避耳目。” 寒夜孤灯整罪证,忠臣执剑向奸佞,此天德朝 “忠破奸网、以证立身” 之显证也。
寒夜书愤
寒宵孤焰照冤章,墨渍凝痕字慨慷。
军饷十七皆戍泪,边将十二尽亡殇。
勾连北元藏祸意,账房携据避萧墙。
若非忍至难容处,孰愿扬锋向佞强?
谢府书房的烛火刚添了新蜡,火苗蹿起半寸高,映得案上的《边军哗变疑点疏》泛着微光。老周轻手轻脚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张叠得紧实的纸条,是萧栎府暗探递来的 —— 玄夜卫北司的一个小旗官(不满秦飞助纣为虐,暗中投效萧栎)密报,石崇已让徐靖仿谢渊笔迹,写了 “拥立萧栎” 的谋逆信,就等死囚 “逃府” 栽赃。
“大人,石崇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老周的声音发颤,纸条递到谢渊面前,“暗探说,秦飞的缇骑已经在东直门设卡,就等明日动手,到时候就算咱们有证据,陛下也会先信‘谋逆’的实据!”
谢渊捏过纸条,指尖触到纸边的毛糙,是玄夜卫专用的麻纸,上面的字迹用的是北司密探的暗号,经老周翻译后,每一句都像冰锥扎心。他坐在紫檀椅上,沉默了很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椅扶上的獬豸纹 —— 这把椅子是元兴帝赐的,当年他任兵部郎中时,因查贪腐有功,帝亲赐此椅,嘱 “持正守心”。
“以前总想着,忍一忍,等拿到更全的证据,再为于科、为李达他们辩白,” 谢渊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却没了往日的隐忍,“可现在才知道,奸佞不会给你‘等’的机会,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尺,直到把你推入深渊。” 他抬起头,眼底的红丝里燃着微光,“不能再忍了,今夜就把石崇的罪证整理出来,明日早朝后,跟萧栎一起呈给陛下 —— 就算拼了我这正一品的官帽,也要把这奸佞拉下马!”
老周眼睛一亮,连忙道:“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把之前收集的档册都取来!” 说着转身去了书房暗格 —— 那里藏着谢渊三年来悄悄收集的石崇罪证,有工部的采买记录,有户部的粮饷核账单,还有玄夜卫旧部递来的密报,每一份都用油纸包着,怕受潮损坏。
谢渊望着老周的背影,伸手摸了摸手腕上的旧疤 —— 德胜门的箭伤还在隐隐作痒,像在提醒他当年守土的誓言。他拿起案上的狼毫笔,蘸了浓墨,在宣纸上写下 “石崇罪证录” 五个字,笔锋刚劲,没有丝毫犹豫 —— 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防守的忠臣,而是要主动出鞘的剑,直指奸佞的心脏。
老周把一摞档册抱到案上,最上面的是工部的《德佑十四年冬衣采买档》,封面盖着工部尚书张毅的印鉴,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采买记录。谢渊翻开第一页,“大同卫冬衣三千套,银三万两,采买官:石崇(时任镇刑司同知,兼管边军采买)” 的字样格外刺眼。
“大人,这三万两银子,按当时的市价,能做五千套冬衣,” 老周在一旁补充,“当年大同卫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