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吴通鉴?忠良传》载:“天德二年冬,前石府账房柳明匿昌顺郡王萧栎府,得萧栎与太保谢渊探视,乃献石崇西山秘廪图。图载秘廪在西山黑松林断崖下石窟,内积粮草银钱,更藏与北元使者密谈牍(记火药交易、互市许诺诸事)。萧栎即遣玄夜卫校尉周冲(从六品,掌巡逻缉捕)率十骑星夜赴西山,至则廪空:仓门铜锁裂,粮囤倾、银箱破,惟留半枚玄夜卫北司铁牌(刻‘崇’字,为石崇心腹所持)。
谢渊察石崇近三日内四赴诏狱(借‘探视旧党’为名),每携锦盒往返,乃断‘崇闻风移证于诏狱’—— 诏狱为石迁旧辖,地牢深处有暗室(昔年镇刑司藏赃之所),狱卒多崇旧党,易匿物。柳明复忆‘崇私铸暗室钥,柄刻‘镇刑’二字,藏诏狱值房梁上’。时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旧党)默纵崇入内,秦飞旧部亦暗通消息,致秘廪证迁,寻证之局转至狱墙深处。” 西山空廪显奸踪,诏狱藏证露新机,此天德朝 “忠良追证、奸佞避罪” 之关键博弈也。
西山觅廪
黑松掩廪断崖阴,炭笔摹图录罪箴。
十骑星奔寻证往,一仓寥落见奸心。
铜锁纹痕藏急逸,铁牌残字显朋侵。
莫愁线索随云杳,狱底犹存秘钥深。
萧栎府偏院的青石板缝里长着几株杂草,秋风卷着枯叶落在窗台上,柳明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里攥着半块麦饼 —— 这是他今日的午饭,粗粝的麦麸剌得喉咙发疼,却远不及他心里的苦。自逃到萧栎府,他夜夜梦到父母被缇骑抓走的场景:那年他才十五岁,父母作为石府管家,偶察石崇私吞大同卫冬衣银,刚要托人递信给御史台,就被石崇诬为 “通北元贼寇”,连夜押进诏狱,月余后传来 “疾亡” 的消息,直到他掌石崇私账,才在旧档里看到 “杖毙狱中” 的真相。
“柳先生,郡王与谢大人来看你了。” 院门外传来萧栎贴身暗探的声音,柳明猛地站起身,拍掉身上的麦麸,快步迎上去 —— 他等这一天很久了,石崇的西山秘廪,是他藏在心里最关键的秘密,也是报父母之仇的最后希望。
萧栎与谢渊走进小院,谢渊穿着绯色官袍,腰间系着玉带,却没半点架子,先开口道:“柳先生近来可好?今日来,是想请你再忆石崇的罪证,若有遗漏,也好尽早补全。” 柳明的眼眶瞬间红了,躬身道:“谢大人、郡王,小人有一事要禀 —— 石崇在西山有处秘廪,藏着他贪来的粮草银钱,还有与北元使者的密谈记录,那些记录,能定他的死罪!”
萧栎眼睛一亮,连忙引他进屋内:“柳先生快说,秘廪在西山何处?可有标记?” 柳明走到案前,拿起炭笔 —— 这是萧栎府杂役用的粗炭,笔杆粗糙,却能画出清晰的痕迹。他先在素纸上画了个圈,标注 “黑松林”:“这是西山深处的黑松林,有三棵老松长得极密,树下有块青石板,是路径的起点。” 炭笔在纸上划过,留下深黑的线条,像他记忆里的山路,每一笔都带着恐惧与恨。
他又沿圈画了条曲径,在几个转弯处点了黑点:“这路上有三处暗沟,石崇让人用茅草盖着,不知情的人会掉进去;还有两处草丛是伪装,下面是陷阱,只有跟着石崇走的脚印,才能避开。” 柳明的手微微颤抖,想起三年前石崇带他去秘廪的情景 —— 那时他还不知道父母的死因,只觉得石崇带他去 “秘密地方” 是信任,后来才明白,那是石崇想让他 “见证” 自己的罪,也是想随时灭口。
最后,他在曲径尽头画了道断崖,标注 “石窟在崖下左侧,廪门是块三尺见方的青石”:“那青石是伪装,转三圈就能打开,里面有个石窟,密谈记录放在最里面的木箱里,锁是黄铜的,钥匙只有石崇有。” 画完,柳明指着纸上的年轮状墨印:“这是廪门的机关,转的时候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