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章赵祯与王安石与“三不足”(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763 字 2020-03-31

正朔的朝会基本上都是讨论大事,自从赵祯把早朝,常朝合并之后,大宋的朝会制度就发生了根本改变,所有的京朝官都要参加朝会,并不是那种点卯性质的日常,而是参与国家政事的日常。

这是一种更加责任制的朝会,中书省,门下省向赵祯奏报要事,而出现什么问题,是谁的责任,由谁负责解决,都在朝会上有着一体的解决。

漕运出问题便拿漕运使问责,但漕运使因为身在各地的原因,并不能出现在大殿之上,这就是一个麻烦,而大宋并没有在神都城中设立漕运司。

于是便出现了朝堂上解决但并不能当场责成改正的机会,要通过中书省发文另行通知,再等中书发文各地漕运使,效率低下不说,警醒作用也有所降低。

这次正朔超会上,赵祯便以江州漕运使王砼为例,同时引向整个官制,表达了一种不满,但毕竟是自己祖宗留下的制度,赵祯当然要把话说的清楚,说的完美,不然就是打脸。

“昔日之官制,乃供太祖太宗谋划之用,大宋立国之初国不安宁,外有强敌,叠床架屋实乃无奈之选,因外敌强悍,四海不宁。如今天下大定,海内一清,这祖宗之法已然不适用矣!”

赵祯的话并没有让朝臣们太过惊讶,中书和枢密院两府“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这也是大宋的“文武分权”谁不知道?

毕竟早就有改制的消息传出,朝臣们也多少做了准备,两府已经只剩一府了。

现在枢密院已经被官家变成了参谋院,武将的任用变成了向官家建议人选,兵事则由枢密院一众参谋官商讨而出,官家决定了最后的计划和用兵之权,而禁军是独立的,十六卫也是独立的,边军更是独立的,他们唯一需要负责的人只有一个,大宋皇帝!

军权已经成为陛下的手中之物,但这一点谁都不会去反对,毕竟文官本就无法名正言顺的掌兵,只能向官家提出用兵的建议而已。

现在,官家又向中书下手了,这在朝臣们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

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执衙门。

宋袭唐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

但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高官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中书省才是大宋文臣的上峰,而门下和尚书省两省已经名存实亡,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这看似是相权的增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相权之中的军权早已被剥离,而三司又夺了财政之权,只留下半吊子的政权还被皇帝分去一半,人事任用更是捏在皇帝手中,随时可以罢相,也随时可以拜相。

宰相不专任三高官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

这政事堂其实就是宰相的办公公衙,下设舍人院,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

还设孔目、吏、户、兵,礼和刑等五房,分曹处理事务。

这简直就是取代了六部的职能,所以大宋的六部多为空架子,实际权力由政事堂接管,同时也交给了大理寺,鸿胪寺等去分担,毕竟一个政事堂无法完全胜任其中的事物,还是要交给专业的去办…………

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混乱,拖沓,推诿,扯皮,赵祯想到就上火,以大宋如今强大的国力相比,如此效率低下的行政机构简直就是在犯罪。

所以在这次超会上就以江州漕运使为例,牵扯出整个大宋官职的不合理,并且要改制!

因为赵祯的种种手段,文臣已经被太子在朝会之前的“朗读”给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