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小皇子六岁生辰后,皇帝召三四个世家勋贵之儿孙为小皇子庄承晏的伴读,成父奉旨携子入宫。
直到那一天,成方圆仍然是一个……半文盲。
不是说他字不认得,而是他已上了近一年的学,却别说作诗作文,连叫他背诵文章都极其困难。
成父心里很是清楚,规矩虽是不会像那一干纨绔子弟一般游街串巷招猫逗狗横行街里鱼肉百姓,但他同样不可能有什么建树。就如同他的三哥,各方面平庸至极,虽然逼他读了多年的书,但考中是不能想的。
规矩比北功还要不如,成父一向只盼望他们言行端正。老大上了战场是不长久的买卖,老二却习文,从来聪慧机敏,也可叫他们在老二的庇佑下,吃穿不愁,享乐一世便完了。
皇帝为什么看上了他家的老四,成父自然是心知肚明。为了免得皇帝忌惮,他已经放弃了边疆征战,在家闲了好久,连老二老三老四的书他都是陪着念的。规矩生人那年,北方战事吃紧,成父上书看起来是谋求起复,皇帝却自然明白,他不过是借口愿为国尽忠来表白一番忠心。
只是成大器一日军中有功,皇帝便一日不肯放心。
或者,也怪不得成大器。
成父的曾祖那一辈上,成家已有了两代军功。看着当时在位的皇帝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勉强,成父的曾祖就明白,成家实在是不该从军了。
其实成父的祖父是一位文武全才,却偏偏他年少气盛。他从小在爷爷和父亲的军功光环底下长大,一心想延续父祖的荣光,在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
家里人竟然叫他去考科举,他心一横,将随身伺候的几个丫头捆在房内,翻墙离家,隐姓埋名从了军。
要说起成家老少三代,成北功和他的爷爷最像。虽然成父不该这样说自己的父亲,但他确实是一个文武不成高低不就的庸人。
原本,借着这个庸人,成家可以脱离开武将的圈子,等成父长成,就算他死心眼地还去打仗,职位功名都不会来的那么容易了。可惜当时的皇帝少时深受武将权臣之苦,因着他的兄弟之一,贵妃之子的外家便是武将刘家,多次差点把太子之位从他屁股底下拽出来。等他苦熬上位,毫不讲理地厌恶所有武将,不仅灭了刘家满门,还在成父的祖父死后,把将军之位赐了成老爷子——甚至不顾战事正紧,也不顾数十万大军与边境百姓的性命,只盼成老爷子一朝兵败如山,他也可问罪成家。
原因只是为了他和刘家打擂台的时候,成家没有站队,更没有站在他的身后。
那时成父十六岁,已在军中历练了两年,颇有才干。成老爷子太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差点伏在殿内打了滚哭,推说无能不成,又说老父仙行他愈发眷恋家人,皇帝便允他带儿子同去。
成老爷子一脸无奈不舍地出了宫,一抹眼睛,火烧屁股一样揪了成父回来。正是因为有成父辅助,直到一年后皇帝死了新帝登基,边疆总算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那位皇帝的死也是一桩疑案,外界有传言说他是被俘虏的异族公主刺杀的;有传言说他是由于苛带宫人,被阉人奴婢捂死的;也有人传说是因他心胸狭小,欺辱冷宫中的刘贵妃,却被刘贵妃的指甲划伤了眼睛感染而死的……
至于更加不靠谱的传说,足足有三十个之多,每一个都带着些奇幻香艳的色彩,颇符合市井民众的猎奇心理。因此,另一个传说——他是被他的弟弟——也就是新帝——鸩杀的说法,简直毫无市场,全无人肯略听一听。
而且也不可信啊!新帝是由于先帝的儿子都小,诸臣怕不能治国,才拱卫他做了皇帝。先帝治丧时,虽为兄弟,新帝却如丧考妣,还在先帝灵前发誓,只待先帝之子及冠,他自会禅位,还位于先帝之后。
先帝的几个儿子幼年而夭,能怪新帝吗?先帝仅剩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