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他居然被调配进入汴京师范学院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大便宜。
1988年,马芸大学毕业后的去汴京电子工业学院担任英语老师,每月工资一百多一点。
利用业余时间,马芸找了不少兼职,给外国游客担任导游。
1992年,马芸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活。
头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高达2000元。
结果翻译社经营艰难,入不敷出。
于是他利用转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从乌城、花城等地进货,批发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工艺品来卖,用这些钱养活翻译社。
1995年初,马芸到羙国,在朋友家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他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羙国和得国的品牌。
他突发奇想,要是把华夏国的各种商品品牌都放到网上让消费者很方便地查找,岂不是一件能赚钱的事?
回国后的马芸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成立了一家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网站取名“华夏黄页”。
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羙国的亲戚朋友,让羙国人上网查证。
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芸则一律被称为“骗子”。
在一个很出名的纪录片《书生马芸》里面,瘦小的马芸梳着八分头,背着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便讲:“我是来推销华夏黄页的。”
一脸迷茫又不耐烦的人们将他“请”出门外。
有个编导干脆跟记者说,这人不像好人!
1996年,马芸在某单位推销,说:“华夏黄页是给华夏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传,把华夏全部放到电脑里去,让世界了解华夏”
对方却很不耐烦道:“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1997年底,马芸和他的团队在京城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华夏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GVM站点。
1999年初,他回到汴州,和最初的创业团队集资50万元,在马芸位的家里,创办了阿巴公司。
马芸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后来随着蔡崇幸的加入,阿巴正式走上了正轨,成为一家现代公司。
现在,马芸刚刚做黄页没多久,而蔡崇幸也早已经加入了天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