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在辽西那边竟然等于白忙活了一场。
这事搁在谁身上,也无法接受。
杨振虽然没有料到祖大寿或者洪承畴他们会做的这么绝,但是他自己作为袁进、夏成德的上官,也将仇必勇带来的情报作为他们立功的凭据报了上去。
而杨振这么一说,袁进的心情才好了一些。
在杨振的安抚下,重新又坐了下来,并在众人同仇敌忾的劝慰之下,慢慢恢复了平静。
接下来,杨振等人又相继从袁进的口中了解了更多有关辽西的最新形势,得知吴三桂简在帝心,就在二月初五那天,被崇祯皇帝下了明旨要调往关里助剿流贼。
而同时接到朝廷调兵入关剿贼旨意的人物,还有蓟辽督师洪承畴帐下悍将署理宁远总兵的刘肇基及其所部人马。
当然了,随着袁进的讲述,杨振等人逐渐了解到,祖大寿接旨允许吴三桂率军入关援剿流贼,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一来是他们毁掉了广宁城以后,新任广宁总兵张存仁以及所属各部人马没有了驻屯的防地,叫吴三桂率部入关助教流贼,就可以将张存仁等部人马调入义州城驻守。
二来,祖大寿对于越过大凌河挑衅清虏始终心怀忐忑,同时对自己外甥吴三桂领着大批关宁铁骑驻扎在义州城,也并不放心。
万一清虏大军再来辽西,围住了义州城的话,那么自己到底去救不去救呢?
不救吧,吴三桂是他亲外甥,所部人马又是他的嫡系关宁铁骑。
可是要去救援吧,难免又要陷入到清虏大军围点打援的陷阱当中去,局面就会再次演变成当年的大凌河之役。
这个死结,属实困扰了祖大寿很久。
然而,一旦将张存仁等部人马安置在了义州城,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存仁杀了清虏的安平郡王杜度,那可是已死的老奴酋奴儿哈赤的长子长孙。
所以,一旦义州城遇险,祖大寿坚信张存仁等部人马一定会死守义州城,而且完全不必担心他们会再次走上投效清虏的道路,
正因此,祖大寿终于对朝廷的调兵入关旨意松了口,就在袁进他们率领船队离开松山海岸前两天,已经同意吴三桂率军入关助剿流贼了。
当然了,为了调动祖大寿所属兵马入关南下剿贼,蓟辽督师洪承畴也做了大量的沟通说服与让步。
比如说,洪承畴叫刘肇基率领所部人马一同南下入关,让出宁远总兵的位置,就是他做的最重要让步之一。
刘肇基跟随洪承畴出关,入驻宁远城之后,一直都是署理宁远总兵,始终没有能够坐实。
这其中除了刘肇基脾气耿直,在很多事情上倾向于杨振,招致高起潜这个总监军的严重不满之外,也有祖大寿各部将领的掣肘。
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在辽西本土将领的掣肘之下,刘肇基这个署理宁远总兵,当得是磕磕绊绊,很多事情干不成。
不仅练兵整训的事情干不下去,裁汰老弱的事情,更是寸步难行,就连核实辽西实有兵员的事情,他都难以做到。
不光是祖大寿各部将领掣肘他,而且洪承畴带到宁远的各路将领,也对他渐渐不满。
到最后,洪承畴为了安抚辽西各路人马,只得弃用了他,同时作为一种交换和让步,叫他跟吴三桂一起入关剿匪去了。
“你就等着瞧吧都督,刘肇基一旦率军入关,过不了多久,他那个署理的宁远总兵,就得让人给撸掉,而且接替他的,如果不是祖泽远,那就一定是祖大乐,总而言之,一定是祖家人!”
袁进在辽西几个月,对其中种种内情,想来的确是了解了不少,显然也看透了很多事情,此时说起这些内幕来,依然愤愤不已。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