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薛德珠所在的办公楼,是一建筑面积为2750平方米,总投资50万元的两幢公办楼之一。
两幢办公楼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
而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停机坪,修建停机坪8968平方米,停车场平方米。
这是通过空军和民航对机场的共同改造完成的。
机场已完全具备了保证运营几种机型起降的能力。
六十年代年开始,机场航班很少,每周5班起降的飞机。
到了七十年代初,国家采取票价大幅下调和放宽乘机限度,
加了几条航线,增加了5个航班,旅客量明显上升。
薛德珠刚来时,参加了油库六十年代后期最初的建设。
除库内油罐区外,建有151平方米的泵房和桶装库。
对于这些,他如数家珍。
再后来,薛德珠被调到了货运。
每个航班空运货物仅有几十公斤的重量。
所以对于货运来,机场要求旅客只做随机票运输。
每单规定发运货件,不超过40x60x100厘米,单件重量不超
过80公斤。
nt
禁止发运易炸、易燃、放射性物资。
对于这些要求,只能靠薛德珠等工作人员,按民航货运手册对旅客逐一执行和解答。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航空货运没有专门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这项业务。
收货和运货,只能由售票处营业员受理。
货物到达及空运出港配载装机均由值机员办理。
所以,薛德珠在货阅时候,是一人兼数职的。
既能当售票员,甚至还客串过装卸工。
那个时候,机场还没有仓库。
进出港的货物全部由一台解放牌汽车及3个装卸工完成装运工作。
飞机到达了,会在车箱内一端摆放卸机货物、另一端则摆放装机货物。
装卸完毕后,由值机员数一下总件数,无误即可运送到市内售票处。
售票处则仅有一个三十平方米的库房。
进出货物分别摆放,由营业员按照货单通知取货。
而到了1974年的今,运输服务中队成立了。
在机场候机楼地下室,还设立了货运仓库约150平方米,专门的配库管员2人,专门负责进出港货物的保管工作。
货物收运和配载装机还是由售票处营业员和值机员办理。
货源组织工作由中队领导负责。
这个时候,货运还是处于找米下锅状态,领导组织全体运输职工,可以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走进工贸企业单位挖掘空运货源。
为这件事情,薛德珠和同事们正在开会,杨艳通过薛德珠同事引导,站在了会议室的门外。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