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鼓掌道“没错,就是这个意思,看来你应该明白了。”
他默默地点点头,琢磨着六窗一猿这个词汇,心里却越来越通透。
所谓的“六窗一猿”,是佛教一识宗在解释一识论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说房间里关着一只猿猴,墙壁上有六个窗口,人们只能通过其中一个窗口来看到里面的猿猴,需要通过修行才能同时通过六个窗口来观察里面的猿猴。
而这六个窗口就是“六识”,对应着人的六根,也就是眼耳口鼻身意,而六识的根本就是“意识”,只有意识能将“六识”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让人看到事物的本体和本心,修行的过程就是将六识融为一体的过程。
当然,佛教理论大多晦涩不清,就算是专业人士也会看的迷迷怔怔,要不然怎么延伸出那么多各种意义迥异甚至截然相反的流派?还不都是各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各不相同?
徐景行也是根据他自己的了解和实际情况来解释“六窗一猿”这个词汇的,虽然跟标准的解释有所偏差,但却跟他的实际情况几乎完全吻合。
按照一识论来讲,他现在的情况就是达到了“一识通游”的境界。
如果把他现在的他当作一台级电脑,把修行当成升级配置的过程,那么正常修行都是一点点的升级配置,先升级电源,再升级主板,然后一步步升级成级计算机,而他则是一次性升级成功的,过程不同,但结果确没有偏差。
所以,一识论的真正含义是“六识一体”,跟小和尚的解释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他看到的华不注山的物性,其实就是华不注山的真正面貌,是华不注山的本体,是华不注山的全貌,是六识合一以后才能具备的能力。
这么一想,这种能力不光佛家有,道家和儒家也有类似的内容,都是教人看破虚妄直视本体的,甚至连那些看风水看面相的小流派中也讲究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