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重环纹显然是有区别的,哪怕是模仿,也会不可能百分百的模仿出来,除非是真正的绘画高手并且懂青铜器的铸造才能模仿出高度相似的纹饰。
徐景行现在看到的这只青铜花觚上的重环纹看上去也挺想那么回事儿,三重圆环叠加的很自然,但是环身的弧度却太过平滑,这点跟西周时期的重环纹是不一样的。
西周时期,重环纹就是动物的身体,在青铜器上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相对较拙,线条的表现力有涩感,视觉效果有苍遒感。
当然,两种风格谈不上哪个更美观更高档,各有各的美,有人喜欢原滋原味的古谱峰哥,但也有的人喜欢那种流畅顺滑的感觉,这很正常的。
但既然是仿西周风格的青铜器,那自然是越接近原版越好。
所以从还原度来讲,这只青铜花觚的还原度只能说一般,也就说,仿的不怎么样。
可要是抛开仿制这一环,单纯的看工艺和艺术含量,这只青铜花觚就很不一般了。
怎么个不一般法呢?
从造型上讲,这只花觚的造型很精致,用的是三段式的结构,正面是喇叭形的广口,从口沿到腹部这一段弧线长而平滑,过度很自然。中段是鼓形柱体,四个方向上分别雕着一组栩栩如生的兽面纹。底端则是圆台形结构,圆台上径到底径同一样以凹弧过度,这个弧度很小,近乎与直线,但细看却又很清晰,而且和表面的兽面纹结合的很严谨。
除此之外,从觚口到底足的三段体外表还伸展出四道戟楞,三段之间有间隔,但上下位置却是在一条线上的,而且除了中间的隔断外,四条戟楞的走势却是衔接在一起的,用行话来讲,叫做“形断意不断”。
这样的造型设计,是仿的西周没错,但也加入了作者自己对这种器物的理解和认知,使得这花觚更加美观。
另外从工艺上讲,用的是先进的失蜡法,一体形成,且外表光滑,几乎没有砂点和气鼓,花觚表面的纹饰、线条以及戟楞等细节都非常清晰,没有天然的缺失,在工艺层面的完成度非常高。
此外从收藏的角度讲,这是花觚表面的红斑绿锈都是可以当教科书的那种,非常常见也非常典型,是大开门的老物件,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至于年代,因为没有铭文和其他款识,所以只能进行大致推测。
按照徐景行自个儿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美术特征等要素的认知来推断,这只青铜花觚应该出自明末清初那个时间段,因为表面那些纹饰和图案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
当然,更内在的物性和灵气肯定也不差,要不然也不会被徐景行看在眼里。
所以综合判断下来,这只青铜花觚虽然不是西周时期的极品,但也是一件难得的青铜类藏品,市场价不低于三十万。
可惜只有一只,如果是一对,那么能轻松卖到一百万。
毕竟青铜器比较好保存,买下来完全可以当装饰品摆在家里或者办公室,是可以实用的装饰品,从这点来讲,比同类瓷器、玉器更有实用价值。
但一只就不太好处理了,毕竟花觚这玩意儿本就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不过单只也能用,放在合适的位置一样看着得劲儿。
只是到底要花多少钱买下来,还真是个小难题。
按说这样的小精品就算是捡漏儿也赚不了太多钱,如果成本比较高,赚个万的还不够麻烦呢。
所以老头儿让他报价,他还一时间不知道该报多少好,因为这老头儿看起来不是外行,怕是不怎么好糊弄。
要不,先摸一摸老头儿的底细?
想到这里,他试探着问“八千块,怎么样?”
老头儿也不生气的呵呵笑道“加个零再乘五还差不多。”
八千块加个零再乘五,那就是四十万,比徐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