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只怕得雪藏他几年,以观后效。
正像当年自己的父皇,太宗李世民对薛仁贵所做的一样。
可以说正是苏大为最后的冒失行为,既给自己征西的表现,涂抹一抹明显的污渍,也送了个把柄在李治手中。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举动,令李治感到安心。
此后几番观察,对苏大为的忠诚,终于是打消了顾虑。
否则,就凭当年苏大为第一次救驾时,对自己说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语,就藏他一辈子,终身不录用,又如何?
沉思良久,李治决定,还是可以多信任苏大为一些,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
就像这次,倭正营此次的案子,办得就极为漂亮,令他感到满意。
想到这里,李治开口道:“阿弥,你可知,我为何打算只派给苏将军两万人?”
“不知。”
“我现在就告诉你。”
李治沉吟道:“太宗在世的时候,曾与我讨论过前朝得失,他说,隋炀帝所做的一切,虽然是弄垮了他自己,但从长远来看,他做的都是对的。”
苏大为下意识点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治手撑着木椅扶手,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得有点意思,可惜,没有功在当代,全是利在千秋了,所以天下人都反他,因为他那代人,并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
苏大为默默点头。
隋炀帝开运河,兴科举,打压世家,征辽东。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对的。
但是正确的事,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炀帝失之太急,把数代人的事,想要在短短数年间做完,怎能不透支民力、国力,怎能不天下鼎沸?”李治轻轻拍了下扶手,接着道:“所以太宗在世时,其实对用兵……极为谨慎。”
“极为谨慎?”
苏大为有些诧异,这和他所知的不同。
他记得,大唐从建国开始,前几十年,打仗似乎一直没停过。
这也能叫极为谨慎?
“太宗跟我说过,他心中,有一个五年计划。”
李治这话出来,苏大为的脸色顿时微变,那是吃惊的。
神特么的五年计划,李世民居然有这个脑洞?这不是后世才有的名词吗?
只听李治继续说下去:“太宗从登基开始,到征辽东前,一共经历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令大唐休养生息了四年,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了东突厥。”
苏大为不由点头。
“第二个五年,大唐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
“接着便是又休息四年,在贞观十四年,大唐收服了西域。”
咦?
听到李治这么说,心里默默一算,苏大为不由讶然,还真是。
看起来李世民当政时,打仗是常态,许多后世的人一直奇怪,大唐初立,是如何将突厥这样的消灭,并且还没耽误经济建设。
现在听李治提及,这才恍然。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隋炀帝玩起来会崩的灭国之战,在李世民手里,却是精心策划后的举动。
“贞观的第四个五年,依旧是休养生息了四年,然后太宗准备在贞观十九年拿下高句丽……”说到这里,李治便住口了,似乎觉得再说下去,就得说到太宗李世民没能拿下高句丽之事,不想再说。
“我大唐从前隋灭亡吸取到的教训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如孙子所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李治向苏大为正色道:“所以朕登基以来,只要腾出手,便驱使将士们,向四周不臣者,挥动大唐的鞭子,让他们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