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一片孤愤,之前对于这位大楚飞将的期待早已变成了厌恶和排斥,纷纷出声。
“太后,臣以为岳氏虽有功劳,却并不昭彰,北境之胜,乃是皇上和朝中部署得当、边境军民一心,再加上匈奴遭了一场大雪,兵疲马衰,我大楚占着个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日之硕果,岂能将胜果全部归结于岳氏?我看这个嘉奖,理应授予朝廷和北境各城守备。”
“礼部尚书说的极是,”兵部尚书连连赞同,义正辞严地扬声道“若无朝中鼎力支持,及时补充粮草辎重以及兵器,何来今日之大捷?这个功劳,该有户部一份。”
户部尚书自谦一笑,道“不不不,最主要的还是兵部,以及工部的。尤其是工部,劳心费力补充兵器和铠甲,方能使得我大楚军队势如破竹,尽斩匈奴,这个首功,臣以为应当属于工部。”
“哎,应该是户部首功!”
“兵部官员赏罚分明,鼓舞军心,有决胜千里之外之效,理应占头功!”
……
六部尚书纷纷互相吹捧,朝臣亦各自附和。
太后脸上露出满意之色,比起册封岳氏,还不如奖励六部官员。
“众位卿家所言不无道理,谢丞相,依你之意,此次大捷该如何论功行赏?”
谢丞相直着身子,拱手道“此战可功分五等,户部调银补饷,当为一等;工部铸器修甲,当为二等;兵部排兵布防,当属三等;北境各城守备以死守城,隶属四等;至于军中主将,能悍不畏死,可排第五等。”
“丞相英明!”百官听得极为熨帖,连连拱手称赞。
“英明?”楚曜倚柱而立,棱角分明的俊脸一片平静,半闭着眼,半垂的敛睫掩住眸底的讥讽之色。
“谢丞相当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北境粮草辎重、军饷战甲,与朝廷的诸位有关系吗?”
他耸耸肩,嗤笑道“孤每日早朝不误,可从来没听到几位尚书有往北境送过一丝一毫的物资。倒是太后寿诞,淑妃生辰,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银两。”
楚昭上位时,东境之战就已经耗去了国库不少银子。
再之后的登基大典、娶后、迎娶淑妃,以及太后和淑妃生辰办的数次宫宴,彻底榨干了国库的最后一些储银。
一直没说话的少部分朝臣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皆一脸愧色。
“曜王殿下说的不错,自北地开战以来,边关每次催发粮草军饷,户部便各种推脱,至今连一文钱都没有送去过。”
“工部送去的唯一一批战甲,还是东境战败后从战场拾捡回来的损毁破甲,那还是人能穿的吗!”
“岳云将军四年前曾接连七次上书请求增兵,兵部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更是在宕城失守后,派人驳斥于岳将军,将其降职。最后查出是宕城的守卒勾结敌军,不照样没向岳将军赔礼道歉,这也算得上是赏罚分明?”
“北境四年战乱,皆是岳云将军与其部下丹云卫浴血厮杀,方有今日之胜,尔等战时畏畏缩缩,只是想着后撤,等到拨云见日,又舔着一张脸为自己讨要功劳,无耻嘴脸,令人齿冷!”
最后一番斥责,出自太师周康之口,此刻他的老脸上尽是愤然,指着六部尚书大骂。
这些话彻底扯开了太后和各部官员脸上的那层遮羞布,六部尚书脸上浮现起羞恼的表情,不由得心虚垂首。
太后眼底闪过杀意,盯着周康,楚曜和这个老不死的东西竟敢倚老卖老,驳自己的脸面,该杀!
皇帝眼神闪烁,手扶在龙座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
谢丞相脸色微沉,冷眼扫了楚曜一眼“曜王殿下,那依你所见,该如何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