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一查吓一跳(3 / 3)

,现在很大一部分承接的还是国内各级航运企业的订单。

要不也就是东南亚一带,一些经济实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国家的货运企业的订单。

对于那些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订单,咱们基本拿不到。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在双燃料发动机这一块不行啊!

人家海外的船企也知道,咱们H国的人工便宜,造船水平还凑合,船只造价确实比南朝国的便宜。

可为啥还是不愿意给咱们订单?

因为咱们的船企不具备生产双燃料发动机的实力,不能给船装双燃料发动机,那就有很多航线不能跑。

尤其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北美航线,如果不能去米国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市场,哪有怎么赚钱?

而且现在新加坡海域对船只排放要求也非常严格,你发动机排放超标,马六甲都过不去。

就算能过,也不能停靠修正,哪家船企还敢用那样低级别的船?

就算咱们的船企,可以从瓦锡兰或者是曼那边引进发动机系统,装配到咱们造的船上。

但这样一来,那价格也就自然提上来了啊!

和南朝国的三大船企一比,你就没了价格上的优势,谁还愿意买你的船?

所以咱们的船厂,虽然也能造符合国际海域环保要求的船,但这些船一般也就是国内航运企业订购。

外国的订单,基本很少能拿得到。

因为你没有过硬的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全靠引进瓦锡兰和曼的发动机,这俩家伙的刀那可是绝对够锋利的。

宰起人来,一个比一个狠。

就比如瓦锡兰,有时候他们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占到整艘船造价的百分之六十。

这特娘的,你让造船企业怎么活?

累死累活全都给瓦锡兰打工了,自己连个血汗钱都落不下。

所以最近几年,曾经兴盛一时的国内造船界,是没落了许多。

实力不允许我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