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苏州一兵一卒、一车一船,都别想抵近江南运河!
更别提逃到太湖之畔。
只是,潘辰担忧,就算夜间施工,夯木桩、架铁索、筑石墙、填土坡……仍有大概率,被吴越军队发现,这些“舟桥部队”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工匠、民夫、劳力,根本就没有啥战斗力。
一入夜,潘辰发现自己的担忧,纯属多余,正如林仁肇所说,“他们无暇顾及外围事务”,因为,苏州天亮了。
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天亮了,而是“人造星辰”——孔明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祈天灯”,关于诸葛丞相发明此灯的说法,实在有点不经深究。
毕竟,三国时期,造纸工艺改进才刚刚起步。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靠谱,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惠利夫人(莘七娘)发明了祈天灯,这是比较靠谱的,女性在纸艺方面(比如剪纸),理应更为精通。
一开始,唐军仅释放了少量祈天灯,苏州城中之人,也没有太在意。
在明确风速、高度、坠落时间之后,大量祈天灯开始升空了——
祈天灯的主要燃料是松脂,松脂里面包裹一个爆竹,在热流稳定、灯体垂直之后,系上绳子,下面捆着传单,然后撒手、放飞。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风力推动下,逐渐飘到苏州上空,松脂燃烧将尽,就能点燃里面的爆竹,“噼——啪”之后,火星四溅,灯体坠落!
由此产生两个后果——
其一,松脂、灯体着火之后,落下来,可能造成火灾,钱文奉就得派人盯着,随时准备救火,这样一来,就无暇顾及潘辰、孙晟指挥人们施工了,这便是“暗度陈仓”。
其二,大量传单,如同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苏州城中各处。
工部准备了多少祈天灯,不知道,但足够不间断地放一夜。
舆论战,正式打响!
传单类型,一共分为三种,造谣的、煽动的、劝降的,除了“量大管饱”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老百姓不识字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传单是图画形式,印的就跟年画一样。
造谣类型的,包括“钱俶病死了”“吴越军队江北大败”“钱文奉投降了赵匡胤”等。
煽动类型的,就是怂恿苏州城中部分地皮流氓,展开“零元购”,只要你们抢了,唐军打进去不仅不惩罚,还要奖励你们!还有,怂恿老百姓起义,抓住任何一个官员,就能换钱财、换土地、换官位!
劝降类型的,主要宣扬大唐军队是“仁义之师”,此举是奉大周皇帝的命令,讨伐无道的吴越暴君,只要不抵抗,进城之后,不杀百姓、投降免死!
这一夜,果然也很热闹。
不计其数的祈天灯,“噼里啪啦”一阵乱炸,不计其数的传单,“稀里哗啦”一阵乱投。
有不少倒霉蛋的房子、马车、草棚等,燃起了熊熊大火。
苏州府衙,钱文奉一天没怎么吃喝,刚靠在椅子上,眯了一会儿,就被匆匆的脚步吵醒。
一睁眼,朦朦胧胧,发现“中吴四杰”一个不落,全都来了,走在最前面的谢崇礼,手中抓着一把传单。
“相使,大事不好!”
“何事?”
“唐寇果然奸诈狡猾,巧用祈天灯,造谣中伤!”
钱文奉一把抢过来传单,挨个看了一遍,脑袋瞬间就红温了。
“李煜,竖子!”恶骂一句,转身吩咐:“立即派人,收集传单,凡有私藏者、传播者,杀!”
范梦龄一皱眉,谏言道:“相使,不可!”
“有何不可?!”
“若苛责百姓,正好中了唐寇攻心之计,百姓畏惧,反而做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