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明放天灯,暗度陈仓(3 / 4)

一些谣言。”

“难道,不管不顾?”

丁守节谏言:“相使,不必担忧,凡苏州治下四十余年,仁政爱民之举,有目共睹,再说,百姓这边掀不起风浪,倒是……”

“谓之,有话直说!”

“是,属下认为,众多谣言,唯独一条要紧,就是这归附赵匡胤的谣言,必须澄清。”

陈赞明附议,说道:“苏州文人墨客居多,仕途不畅者也居多,尤其是候补官员、外编小吏,若不澄清这条谣言,怕是会贻误大事。”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这一群体,在“文无第一”的思想认知下,极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前途,卖主求荣算什么?譬如,历史上,导致南唐覆灭的罪魁之一樊若水,就特娘的是个落魄秀才!

“投降赵匡胤?赵匡胤是哪儿根葱?无稽之谈,从何说起!”

四人默默对视一眼,还是范梦龄,从怀中拿出一本书,书皮上赫然印着三个字——《百家姓》!

“相使,此书已经在城中流传一月之久,私塾童子皆能背诵。据说出自赵匡胤御笔之下,其中内涵,不难参悟……”

钱文奉疑惑地接过来,翻开之后,之间扉页写道:“天下姓氏,应时流变,尊卑有别,按序承传,御笔重编,启蒙幼童,天下之人,尊崇信奉……帝姓居首,从龙居次,百姓循例,生生不息。”

打开第一页,钱文奉眼睛都直了,赫然是“赵钱孙李!”

钱,从龙之姓!

还有啥不明白的?

钱俶狠狠地将《百家姓》摔在地上,踩了两脚,怒骂道:“何人编制此书?绝对不会是赵匡胤,绝对!”

猜的真准,赵匡胤根本就不知道!

范梦龄说道:“相使,稍安勿躁,要安抚文人集团,可以将计就计。”

“敬文,你打算怎么办?”

“臣等四人,已经重新编写《百家姓》,只需誊抄,在贡院、府学、各司衙门等张贴,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即可。”

“拿来我看!”

范梦龄拿出一份新编《百家姓》,钱文奉接过来,大致看了一下——

郭钱启序,盛世华章。

李王张刘,陈杨周黄。

……

宁甘景尚,褚冉卜臧。

百家共济,永世其昌。

这一次,把大周国姓“郭”放在最前面,钱仍然排在老二,表示仅仅跟随中原正统,这就足够封住文人士子的嘴了。

钱文奉表情缓和了一些,说道:“好,就按照敬文的去办。”

范梦龄很高兴,能够为领导解忧,就是自己的功劳。

可问题在于,这有啥意义呢?造谣抹黑的人,比任何人都知道,你是冤枉的!

李煜会在乎吗?他不在乎,这就是个借口,一个为了干你,冠冕堂皇、拿在桌面上的理由而已!

还有,真有心叛变之人,会听你的解释吗?不会,他们恨不得你多解释一点,越描越黑!

范梦龄觉得自己很聪明,“将计就计”的举措,却不自知,已经是作茧自缚了。

话锋一转,钱文奉口气又冷峻起来,问道:“城外情况如何?”

“各门严加防守,护城河、城墙巡逻不敢间断。”

“胥灵、宝带两都?”

“枕戈待旦。”

“城中军力,动员的如何?”

“一日之内,在军籍青壮已募集七万有余!”

“粮草、军械、被服、药材等物资,重新清点完毕了?”

“相使放心,苏州本就富庶之地,所储存之物资,足够两年消耗!”

只要守住城墙,老子可以